盗墓天书

作者:吴学华

陈先生站在旁边,和其他人一样盯着盒子,见盒盖滑开后,脸上的期望顿时变成了失望,骂了一声,走到一边去了。

  盒子里并没有金银玉器之类的宝物,只有一卷颜色发黄的竹简。

  竹木简在中国文字历史上的使用年限上,已经无从稽考,所跨的年代大约有几千年,自汉代后,渐渐被纸张所代替。

  苗君儒将竹木简从盒子里取出,在地上排开。都两千多年了,上面连着的麻线还很牢固。竹木简上面的,是书写公正的隶书。他一看上面的内容,竟是一封西汉的外交通辞。是汉武帝刘彻派使臣到那果王控制下的羌族部落,向那果王通好的,通辞最后落款的年号是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这可是最能够证明那果王朝的证据,当真是考古界的至宝。

  文景时期,用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并辅以儒家和法家思想为法制指导思想,不仅强调无为,还注重礼与德的作用,既承认法律的重要性,又坚持约法省简,务在安民。而从汉武帝之后,又确立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并辅之以法家思想为法制指导思想,其中心是“德主刑辅”,即先用德礼教化,教化无效再施之以刑罚。这种刚柔相济的治国之道,成为汉武帝以后汉王朝法制的指导思想。所以汉武帝的外交政策,多以“和”为主,尽量不与周边国家发生战争。对待那些凶悍的国家,如匈奴等,都以美女加金钱的方式来进行“和番”。

  文景后期,隶书亦渐渐取代小篆成为主要书写字体,而隶书的出现则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成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到了汉武帝时期,隶书已经成为规范化的文字,并已经普及,许多那个时期流传下来的文献资料,都是隶书形式的。

  苗君儒将这封西汉的外交通辞前后看了一遍,里面大都是对那果王的歌颂之辞,大汉朝派使臣霍禹携丝绸五十匹,黄金两千两,白银两万两,美女十名,其他物品若干,前来与那果王共结万世之好。

  据西汉野史记载:“……原来霍光正妻,复姓东闾氏,无子,仅生一女,嫁与上官安为妻,即上官太后之母。上官安谋反时,霍氏早死,追尊为敬夫人。霍光又纳婢女名显,生有一子数女,子名霍禹……”

  公元前104年的时候,汉武帝已经五十多岁,年纪上也老了,开始贪图享乐,不理政事,朝政大权也逐渐由霍光等几个宠臣把持。

  派使臣出使别的国家,一般人完全可以胜任,这外交通辞中的霍禹,是不是霍光的儿子霍禹?

  如果是的话,派儿子当使臣去联系一个强悍的部落首领,这里面到底有什么企图呢?

  霍光此举,意在增强自己的外部势力,只等时机成熟,便可将帝取而代之。所以当年在霍光死后,对其“欺主盗名,意图谋反”的罪名指控,或许是真的。也许正是由于此举,才导致了霍氏一门的灭族之祸。

  那么霍禹见到了那果王之后,两人达成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向,为什么在西汉的史料中没有这方面的记载?

  这封外交通辞,为什么会藏在那石室里?这里面莫非还有什么秘密?

  “有蛇呀!”一个站在里面负责警戒的士兵叫起来。

  大家一齐望去,见里面的火堆都已经熄灭了,黑暗中闪烁着星星点点冰冷的寒光,那是蛇的眼睛所发出来的。仅剩的几支火把也渐渐要熄灭,大家身上除了有一股硫磺味外,再无多余的硫磺粉可以对付那些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