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影

那是1960年,北京的夏天炎热无比,空气中一点风也没有。夜幕降临了,天空中刚露出一角弯月,很快地又被一片浓厚的黑云遮挡了起来。故宫博物院的一个角落此刻还亮着灯,由于明天有展览任务,几名研究员正在加班整理资料,争取明早一开门,参观者就能看到完整的布置。

青年研究员小林坐在书桌前,认真地翻阅历史记录,为展品撰写简介。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实际上要求非常深厚的功底,稍微错误就可能造成很大的影响。这时,窗外开始有冷风带着潮气吹过,树梢摇动,小林赶紧站起来关上窗,然后回到座位上加紧了速度。没过多久,天空闪起了雷电,一场暴雨就要来临。小林放下毛笔,整理了一下文稿,抱起来走出门外。

穿过两条走廊就是清代宫廷展室,里面已经布置成档案记载中晚清时期的后宫卧室原样,屋中拉着一块黄色的帘布,将整个房间一分为二,帘布后是一张宽大的龙床,而帘布前则是大臣禀报公务的地方,地上铺着一个圆垫子。据史料所载,慈嬉太后晚年掌握皇权,实行“垂帘听政”,在此帘布之后以天子之身份发号施令,指点江山。由于这次展览的规格很高,所以所有的展品都用原物展出。小林推开门后,怕风吹进来破坏了珍贵的藏品,立即转身合上了门。

走过那块帘布,小林就开始把说明牌依次摆放起来,她小心地戴上眼镜,按照规定的要求一个一个地安放好那白色的小三角牌,确保它们醒目而不碍观看。突然,天空中闪起一道霹雳,一条银色的闪电象利剑一样划过空中,瞬间照亮了黑夜中的大地。“啊——”小林惊叫一声,恐惧地瞪圆了双眼,两手紧紧地按住胸口,缓缓地滑倒在地上。

其它房间里的同事闻声赶来,七手八脚地把晕倒的小林平放在地上,面面相觑。不一会儿,一辆呜咽着警报的救护车开到了门口,两名白衣护士把她用担架抬上了车后厢里,向医院绝尘而去。

小林再次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房里,床边挂着一幅输液架子,旁边坐着的,是著名历史学家、故宫博物院院长郭若先生。

“小林,你醒来了?”郭若见她睁开眼睛,关心地问。

“院长,对不起,又连累你了。”小林见年纪比自己父亲还大的郭若守在旁边,心中一阵内疚。

“小林,这是怎么回事?”郭若的声音亲切慈祥,没有一点谴责的意思。

于是小林边回忆着,边向郭若描述刚才发生的事情,看得出她心中的恐惧尚未完全消散,她的语调颤抖,眼睛里闪动着惊慌。

原来,小林在整理说明牌的时候,天空中忽然划过一道闪电,她本能地回头看了一眼,却惊诧地看到在那块横拉在屋中的帘布上,竟然透出了一个身着清代服饰的女人的身影,她的头上戴着宫廷扁平宽大的头饰,身着满清官服,正端端正正地坐在床上,面朝着她一动不动地在看着。小林在故宫工作多年,从来没有听闻过这种事情,惊吓之下顿时失去了知觉。

郭若听完,一言不发,陷入了沉思。片刻之后,他站了起来,对着小林说:“小林同志,你先好好休息,这件事我会着手研究,等这次展览结束了,应该就会水落石出的。”

一周过后,故宫展览圆满结束,小林也安然出院,回到故宫博物院。这天晚上,郭若出现在了办公室里:“同志们,今晚下班后,大家都别急着回家,见证历史的时刻到来了。”说完,他邀请所有的研究员都走进那间后宫寝室,在那道帘布前站住了:“同志们,大家都知道,历史是不能还原的,所以当今历史的一切结论,都是来自于前人记载和后人的推敲,例如清代的垂帘听政。但是,上周小林同志意外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使我开始思考,是否有一种可能去重现历史。”

郭若说着,对着那块帘布看了一眼:“清朝某一天的晚上,雷电交加,慈嬉太后坐在这后面的床上不知在干什么,而这个情景,居然被特殊的天气记录在了这块帘布上。一周的前那个晚上,也同样是雷电交加,相似的天气条件,使得当时这一幕竟然又重新播放了出来。这件事吓晕了我们年轻的小林同志,但是同时也给了我一个意外的灵感。”

“我从中科院借来一套模拟雷电的设备,已经安装在了这个房间里。现在,我们来仿制一次雷雨天气,看看这块帘布能为我们提供什么有价值的历史发现。”

说完,郭若走到墙角,关上电灯,拧开一个装置的开关,顿时屋内雷声大作,闪电交加。所有的人都被这天摇地动的情景震撼不已,屏住了呼吸,聚精会神地盯着幕布。随着闪电越来越亮,渐渐地,帘布中央出现了一个清晰的人影,头顶着高高的宫廷饰帽,身着宽大的官服,坐在床上一动不动。从这人的形态来看,无疑就是历史资料中描绘的慈嬉太后无疑。

只见慈嬉太后就那么静静地坐着,一动也不动,象是一幅静止的照片,如此姿势足足维持了十分钟。正当大家松了口气,以为不能再获得有价值的图象时,忽然,帘布上的人影站了起来,慢慢地走近,人影变得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从她的身后缓缓地伸出两片对称的黑影,越张越开,最后变成两个庞大的翅膀竖立在背后,然后有力的扇动了几下,一跃而起,消失在帘布上……

闪电雷鸣停止了,大家站在原地,一片沉默。郭若清了清嗓子,若有所思地说:“看来,我们之前的研究陷入了一个误区,慈嬉太后很可能不是人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