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职加戏的我(快穿)

作者:长空无双

武林历五四七年的时候,东西武林的摩擦已经不止是升级的趋势,而是愈演愈烈。

东武林之首——天义盟盟主江沧海在近些年来野心膨胀,作风自原先的强势霸道更为变本加厉,随他接连挑战西武林诸多名宿且不败的声名越来越广布,天义盟在西武林的存在感也更为强烈。

准确地说来,东西武林其实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线。

天纵山脉与定川江这两道天堑,在地理上确实有些分界的作用,但处地较南,并不影响武林的连通,至于为何天下要区分东西,大约也多是因为历史使然——西面混乱的多,东面和平的多——武林曾有几代皇朝试图跨越这些无形的界限,但碍于皇朝本身就不能维系很长的时间,野心不了了之,也无所谓打通东西一统天下。

久而久之,东武林的繁盛也无法过多影响到西武林,西武林的混乱也不能更深触及到东武林。

就算没有界限都被划分出了断层。

弥岭是天纵山脉北面末端一截小山脉,地理上正好处在东西武林之中,地势不高,因岭中曾遍布百来座大小古寺,故而又称万佛岭。

岭中古寺大多荒废,只剩遗迹,此地也算是佛门势力的边陲之境,但由于附近村寨城镇不少,倒也有数座寺庙香火不断,兴盛至今。

曾有武林人士戏称,弥龙断东西,佛陀守关卡。

弥龙指的就是弥岭,山脉在形态上多与龙相似,因此风水学喜将山喻龙。

这话讲的便是历代佛魔之战、正邪之斗,战火大多蔓延到在弥岭也就终止了,魔门不甘弃道统东渡,佛门又守着弥岭将魔火困于西武林——弥岭能作为东西的阻断,未尝不是这些过往所致。

由于天下并无大一统,混乱的武林中运行的大多是公认的不成文的习惯,或者谁的拳头大谁定下了规矩,在没有后人推翻之前,也就一直沿用下去了。

武林素以“破碎虚空”为由开新历,今岁已经是五四七年,也就意味着天下已有五百多年不曾有人能抵临武道之顶——破碎虚空抵达更高层的境界了。

这一年本来也无甚意外,天下依旧熙熙攘攘,江湖依然风起云涌,恩怨情仇从无断绝,爱恨纷争也不止歇,却因为某些事,这一年注定是要被历史铭记。

……

弥岭某座无名山脚下,一处茶铺中各界人士议论纷纷。

大多数闯出些名声的武林人士都比较看重东西界域的象征意义,对横跨边界一事如临大敌,等闲也不会离境,但对于当地百姓与商客们而言,求存逐利本就是最基本的事。

东武林这些年日新月异的变化足以使人咋舌。

连亲眼见证身边这番改变之人,回顾往昔仍会有难以置信、匪夷所思之感,对于初至东武林的人而言,眼前所见也就跟天方夜谭没什么两样了。

井然有序的城镇村落,齐整划一的道路街巷,新式的砖瓦建造起各具特色的居所,繁华的市井与烟火气交织出人间最温馨的盛世。

天义盟大力鼓励商事,大大小小的商队往来城池之间,沿途带动的繁荣岂止是一处两处。

天义盟又重点带动发展水利、铺设道路——由于给的酬劳极为丰富,几乎是每家每户都有劳力参与进那被称为“基建”的巨大工程——当然,建设到中后期,在亲身领略到这项工程带来的巨大便利之后,民众几乎是自发地无偿地参与这项伟大的事业之中。

有什么是比亲手建设美好家园更能叫人兴奋与满足的呢?

天义盟除了大批量招收弟子之外,还了无数条崭新的道路。

“文渊阁”的书院已经开满东武林,教习们各个都深藏不露,既有高深的武功,又精通杂学百科,不但能够教授农事,还铺展“扫盲”教育——学子们也不必担心学成之后无所去处,天义盟有堪称海量的岗位等待着他们。

盟主夫人为武林编书制史的计划施行多年,仍需大量的人力。

此外,“天工阁”的分支机构更是常年招收匠师与学徒,下到衣食住行,上到天文地理,包含范围极其广阔。

普通人难以理解那些匠师所掌握修研的究竟是什么玩意儿,但并不妨碍他们欣喜于所谓的“机械化试点”带来的奇观,据说西武林的“墨门”“神机谷”等老牌隐士的门派都闻风而动,前来投奔“天工阁”学习交流。

天义盟来者不拒,无论是真心向往之人,还是说居心叵测之徒,只要敢来,天义盟便收留,不是没人觉得不妥当,但奇怪的是,进了天义盟就仿佛一朵水花置身于某种洪流之中——它有着极其可怖的同化能力,不管你抱有什么目的,最后都会变成勤勤恳恳搞建设中的一员,至今不见有什么人能掀起风波。

世人都想在武道一途有所发展,但总有不少没有武学资质庸碌无为之辈,学武不成只能务农,穷困潦倒。

而现在,随着东武林巨变的,还有无数条供人选择的道路——生活有了盼头,又怎能叫人不爱戴带来这番改变的盟主与盟主夫人呢?

两人的生祠不知何时遍地开花,百姓争先恐后表达心中敬意,香火甚至还要胜于多数佛道寺观。

鉴于此般种种,仅仅是隔着一条无形的界限,东西武林竟像是两个世界。

无数在西武林不如意之人跑到东武林谋求发展,也是不可避免的事。

而往来东西的商客们将东边之物转运到西边以谋利,天义盟也不阻止,只要是凭借正当手段获取的利益,天义盟皆支持——就像天义盟也并不拒绝西边的人跑到东边来落脚,甚至生活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