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诗词鉴赏 电子书 陆游诗词鉴赏

陆游诗词鉴赏 电子书

陆游的诗词 鉴赏

陆游的词最爱他的《钗头凤》 【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上片 词的上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分两层意思。

开头三句为上片的第一层,回忆往昔与唐氏偕游沈园时的美好情景:“红酥手,黄滕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虽说是回忆,但因为是填词,而不是写散文或回忆录之类,不可能把整个场面全部写下来,所以只选取一个场面来写,而这个场面,又只选取了一两个最富有代表性和特征性的情事细节来写。

“红酥手”,不仅写出了唐氏为词人殷勤把盏时的美丽姿态,同时还有概括唐氏全人之美(包括她的内心美)的作用。

然而,更重要的是,它具体而形象地表现出这对恩爱夫妻之间的柔情密意以及他们婚后生活的美满与幸福。

第三句又为这幅春园夫妻把酒图勾勒出一个广阔而深远的背景,点明了他们是在共赏春色。

而唐氏手臂的红润,酒的黄封以及柳色的碧绿,又使这幅图画有了明丽而又和谐的色彩感。

“东风恶”几句为第二层,写词人被迫与唐氏离异后的痛苦心情。

上一层写春景春情,无限美好,到这里突然一转,激愤的感情潮水一下子冲破词人心灵的闸门,无可遏止地宣泄下来。

“东风恶”三字,一语双关,含蕴很丰富,是全词的关键所在,也是造成词人爱情悲剧的症结所在。

本来,东风可以使大地复苏,给万物带来勃勃的生机,但是,当它狂吹乱扫的时候,也会破坏春容春态,下片所云“桃花落,闲池阁”,就正是它狂吹乱扫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说它“恶”。

然而,它主要是一种象喻,象喻造成词人爱情悲剧的“恶”势力。

至于陆母是否也包含在内,答案应该是不能否认的,只是由于不便明言,而又不能不言,才不得不以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出之。

下面一连三句,又进一步把词人怨恨“东风”的心理抒写了出来,并补足一个“恶”字:“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美满姻缘被迫拆散,恩爱夫妻被迫分离,使他们两人在感情上遭受巨大的折磨和痛苦,几年来的离别生活带给他们的只是满怀愁怨。

这不正如烂漫的春花被无情的东风所摧残而凋谢飘零吗?接下来,“错,错,错”,一连三个“错”字,连迸而出,感情极为沉痛。

但这到底是谁错了呢?是对自己当初“不敢逆尊者意”而终“与妇诀”的否定吗?是对“尊者”的压迫行为的否定吗?是对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的否定吗?词人没有明说,也不便于明说,这枚“千斤重的橄榄”(《红楼梦》语)留给了读者来噙,来品味。

这一层虽直抒胸臆,激愤的感情如江河奔泻,一气贯注;但又不是一泻无余,其中“东风恶”和“错,错,错”几句就很有味外之味。

下片 词的下片,由感慨往事回到现实,进一步抒写妻被迫离异的巨大哀痛,也分为两层。

换头三句为第一层,写沈园重逢时唐氏的表现。

“春如旧”承上片“满城春色”句而来,这又是此时相逢的背景。

依然是从前那样的春日,但是,人却今非昔比了。

以前的唐氏,肌肤是那样的红润,焕发着青春的活力;而此时的她,经过“东风”的无情摧残,憔悴了,消瘦了。

“人空瘦”句,虽说写的只是唐氏容颜方面的变化,但分明表现出“几年离索”给她带来的巨大痛苦。

象词人一样,她也为“一怀愁绪”折磨着;象词人一样,她也是旧情不断,相思不舍啊!不然,怎么会消瘦呢?写容颜形貌的变化来表现内心世界的变化,原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很常用的手法,但是瘦则瘦矣,何故又在其间加一个“空”字呢?“使君自有妇,罗敷亦有夫。

”(《古诗。

陌上桑》)从婚姻关系说,两人早已各不相干了,事已至此,不是白白为相思而折磨自己吗?著此一字,就把词人那种怜惜之情、抚慰之意、痛伤之感等等,全都表现了出来。

“泪痕”句通过刻画唐氏的表情动作,进一步表现出此次相逢时她的心情状态。

旧园重逢,念及往事,她能不哭、能不泪流满面吗?但词人没直接写泪流满面,而是用了白描的手法,写她“泪痕红浥鲛绡透”,显得更委婉,更沉着,也更形象,更感人。

而一个“透”字,不仅见其流泪之多,亦见其伤心之甚。

上片第二层写词人自己,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这里写唐氏时却改变了手法,只写了她容颜体态的变化和她痛苦的心情由于这一层所写的都是词人眼中看出的,所以又具有了“一时双情俱至”的艺术效果。

可见词人,不仅深于情,而且深于言。

词的最后几句,是下片的第二层,写词人与唐氏相遇以后的痛苦心情。

“桃花落”两句与上片的“东风恶”句前后照应,又突出写景虽是写景,但同时也隐含出人事。

不是么?桃花凋谢,园林冷落,这只是物事的变化,而人事的变化却更甚于物事的变化。

象桃花一样美丽姣好的唐氏,不是也被无情的“东风”摧残折磨得憔悴消瘦了么?词人自己的心境,不也象“闲池阁”一样凄寂冷落么?一笔而兼有二意很巧妙,也很自然。

下面又转入直接赋情:“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这两句虽只寥寥八字,却很能表现出词人自己内心的痛苦之情。

虽说自己情如山石,痴心不改,但是,这...

秋波媚·陆游 诗词鉴赏

一、《秋波媚》陆游鉴赏: 此词题中用一个“望”字把诗人爱国情怀和等待胜利在望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上片首句写秋天来到边城,鼓角声充满悲哀,一个“哀”字充分表达了词人对国土沦丧的惋惜。

次句写烽火,这是报前线无事的平安烽火。

《唐六典》说:“镇戍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陆游《辛丑正月三日雪》诗自注:“予从戎日,尝大雪中登兴元城上高兴亭,待平安火至”。

又《感旧》自注:“平安火并南山来,至山南城下。

”又《频夜梦至南郑小益之间慨然感怀》:“客枕梦游何处所,梁州西北上危台。

暮云不隔平安火,一点遥从骆谷来。

”都可以和这首词句互证。

高歌击筑,凭高洒酒,引起收复关中成功在望的无限高兴,这说明上面所写的角声之哀歌声之悲,不是什么忧郁哀愁的低调,而是慷慨悲壮的旋律。

“此兴”的“兴”,兼切亭名。

下片的描写是从上片过渡而来,紧密相连,却又是全新的状态,全面表达了诗人“高兴”的“兴”。

作者把无情的自然界物色的南山之月,赋予人的感情,并加倍地写成为谁也不及它的多情。

多情就在于它和作者热爱祖国河山之情一脉相通,它为了让作者清楚地看到长安南山的面目,把层层云幕都推开了。

这里,也点明了七月十六日夜晚,在南郑以东的长安南山头,皎洁的月轮正在升起光华。

然后进一步联想到灞桥烟柳、曲江池台那些美丽的长安风景区,肯定会多情地等待收复关中的宋朝军队的到来。

这里用“应”字,特别强调肯定语气。

词中没有直接说到收复失地的战争,而是以大胆的想象,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上至“明月”、“暮云”,下至“烟柳”、“池馆”,都在期待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的情景,来暗示作者所主张的抗金战争的前景。

这种想象是在上片豪情壮志抒发的基础上,自然引发而出,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情调。

全词由“哀”到“兴”,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气氛和胜利在望的情绪,这在南宋爱国词作中是很少见的。

二、扩展知识: 1、原词欣赏: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2、作品简介:《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词作。

上片从角声烽火写起,高歌击筑,凭高洒酒,引起收复关中成功在望的无限高兴;下片从上片的“凭高”和“此兴悠哉”过渡,全面表达了“高兴”的“兴”。

全词充满着乐观气氛和胜利在望的情绪,情调昂扬,表达了作者对收复失地的渴望以及强烈的爱国精神。

3、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宋代爱国诗人、词人。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宋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官至宝官阁待制。

晚年居山阴。

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存诗9300多首。

亦工词,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

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渭南词》等数十个文集传世。

陆游的诗《卜算子 咏梅》的诗歌鉴赏

6617 更新;虽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写品格的,但也只能说:“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

”(南宋肃泰来《霜天晓角·咏梅》)这只是陆游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一面。

陆游的友人陈亮有四句梅花诗说,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写出他自己对政治有先见,一任群芳妒。

陆游这首词则是写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

我认为在宋代,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

但是象林和靖所写的“暗香、疏影”等名句:2005-9-19 9。

末两句即是《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之句用意更深沉。

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

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这是写梅花诗词中最突出的两首好作品,只有香如故:18:37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韩侂胄失败后被诬陷。

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断桥旁边。

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

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与六朝文人不同。

零落成泥碾作尘、隐士的情怀、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苟余情其信芳”,岂余心之可惩”的精神。

比王安石咏杏。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

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都只是高人,不怕打击,坚持正义的精神,是陈亮自己整个人格的体现: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

即使凋零飘落:今人佳作 点击陆游《卜算子·咏梅》鉴赏 --------------------------------------------------------------------------------作者:夏承焘 来源。

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展开...

陆游的诗词评价与赏析

陆游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

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1158年(绍兴二十八年)入闽任宁德县主簿.据《宁德县志》卷三《宦绩》中记载:“陆游,字务观,即放翁也┅┅绍兴二十八年任邑薄,有善政,百姓爱戴”。

在宁德的南漈山上建有陆游塑像。

浙江绍兴的鉴湖村内也有陆游塑像。

曾任镇江隆兴通判。

1170年(乾道六年)入蜀,任夔州通判。

1172年(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

后官至宝章阁待制。

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要求“赋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

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

《关山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篇均为后世所传诵。

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有清新之作。

亦工词,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

但有些诗词流露出消极情绪。

...陆游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

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1158年(绍兴二十八年)入闽任宁德县主簿.据《宁德县志》卷三《宦绩》中记载:“陆游,字务观,即放翁也┅┅绍兴二十八年任邑薄,有善政,百姓爱戴”。

在宁德的南漈山上建有陆游塑像。

浙江绍兴的鉴湖村内也有陆游塑像。

曾任镇江隆兴通判。

1170年(乾道六年)入蜀,任夔州通判。

1172年(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

后官至宝章阁待制。

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要求“赋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

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

《关山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篇均为后世所传诵。

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有清新之作。

亦工词,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

但有些诗词流露出消极情绪。

他初婚唐氏,在母亲压迫下离异,其痛苦之情倾吐在部分诗词中,如《沈园》、《钗头凤》等,都真挚动人。

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找一些题诗词赏析,是陆游的,我想要的是练习题目,找对...

诉衷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有人说该词的情调体现出幽咽而又不失开阔深沉的特色,请结合词句赏析。

答:上片开头以“当年”二字楔入往日豪放军旅生活的回忆,声调高亢,“梦断”一转,形成一个强烈的情感落差,慷慨化为悲凉,至下片则进一步抒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跌入更深沉的浩叹,悲凉化为沉郁。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这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说尽平生不得志。

放眼西北,神州陆沉,残虏未扫;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苍;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

“未”、“先”、“空”三字在承接比照中,流露出沉痛的感情,越转越深:人生自古谁不老?但逆胡尚未灭,功业尚未成,岁月已无多,这才迫切感到人“先”老之酸楚。

“一事无成霜鬓侵”,一股悲凉渗透心头,人生老大矣!然而,即使天假数年,双鬓再青,又岂能实现“攘除奸凶,兴复汉室”的事业?“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云外华山千仞,依旧无人问”。

所以说,这忧国之泪只是“空”流,一个“空”字既写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了对君臣尽醉的偏安东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最后三句总结一生,反省现实。

“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洲”指闲居之地,“此生谁料”即“谁料此生”。

词人没料到,自己的一生会不断地处在“心”与“身”的矛盾冲突中,他的心神驰于疆场,他的身却僵卧孤村,他看到了“铁马冰河”,但这只是在梦中,他的心灵高高扬起,飞到“天山”,他的身体却沉重地坠落在 “沧洲”。

“谁料”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今日的失望,“早岁那知世事艰”,“ 而今识尽愁滋味”,理想与现实是如此格格不入, 无怪乎词人要声声浩叹。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两句作结,先扬后抑,形成一个大转折,词人犹如一心要搏击长空的苍鹰,却被折断羽翮,落到地上,在痛苦中呻吟。

陆游这首词,确实饱含着人生的秋意,但由于词人“身老沧洲”的感叹中包含了更多的历史内容,他的阑干老泪中融汇了对祖国炽热的感情,所以,词的情调体现出幽咽而又不失开阔深沉的特色,比一般仅仅抒写个人苦闷的作品显得更有力量,更为动人。

求陆游《十一月五日夜半偶作》的诗歌赏析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 游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今译: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 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 就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注释:① 僵(jiāng)卧:挺直躺着. ② 戍(shù)轮台:守卫边疆(jiāng).轮台,汉代西域地名,现在新疆轮台县.这里泛指北方的边防据点. ③ 夜阑(lán):夜深. ④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赏析:这是年近七旬的陆游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寒夜,支撑着衰老的身体,躺在冰凉的被子里,写下的一首热血沸腾的爱国主义诗篇. 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呢?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但是,他何尝不知道现实是残酷的,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而已.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 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写得形象感人.诗人因关心国事而形成戎马征战的梦幻,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但是诗人一点也“不自哀”,报国杀敌之心却更强烈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此,“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

鹧鸪天陆游诗歌鉴赏1、词人在上阕极力叙写的“隐居之初”有哪些特...

参考答案:(1)居住环境的优美和纯净(安静,安宁):青烟余晖隐现出词人的家园,这里安宁纯净,与尘事毫不相关.(概括特点1分,具体描述2分;只有描述,没有特点概括的不能给满分)日常生活的闲适和惬意:喝完了玉瀣美酒,就于竹林中穿行散步;看完了《黄庭》道经,就卧身欣赏山中美景.(概括特点1分,具体描述2分;只有描述,没有特点概括的不能给满分)(2)全词勾勒出一个生活中闲适而潇洒、旷达而快乐,内心里却抑郁不平、满腔悲愤的隐士(落寞英雄、迟暮英雄)形象.(每种形象特征概述,得2分,共4分)

诗词鉴赏,急陆游的《病起书怀》,“出师一表通今古”用了什么表现...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祖国啊, 你有光复中华,灿烂的文化、宋词、、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 你有勤劳善良的人民, 你有爱好和平的天性我的祖国 文 / 漂浮的云 我的祖国, 有辽阔草原,茫茫林海, 你有一万八千多千米的海岸线 和两万多千米的漫长疆界。

…… 我的祖国、银杏、铁树!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此诗借鉴了前苏联诗人沃兹涅先斯基《戈雅》中的圆周句式“我是戈雅,……我是……”,但又有创造性的发展。

圆周句式大多出现在抒发强烈情绪的作品中,悲伤痛苦的情调最宜用它来渲染。

舒婷写的是“我”与祖国的关系,用这种句式,增加了痛苦和挚爱的深度。

第一节是对祖国历史的反思,精心选取五组意象,象征祖国千百年来落后、贫穷、灾难深重的面貌:前四行平稳深长,富有音响和色彩,给人以深思沉重之感;五、六行则短促,不事描绘;后三行又伸长,行短意紧,显示出情感的起伏,出现主词。

第二节承上启下,揭示出蕴藏在中华民族灵魂中的希望之花从未消亡过,灾难虽重,理想永存,只是暂未实现。

此节先短句后长句,然后主词复现,似意犹未尽,一种深深的遗憾之情便泻于笔端。

第三节倾吐希望,激情昂扬,连用五组意象描绘出处于历史转折期的祖国百废待举的面貌。

每一个意象有自己独特的意义,五组连用形成博喻排比,强化了亢奋热烈的情绪,表达出诗人欢欣鼓舞的情怀。

第四节头两行用“十亿分之一”与“九百六十万平方”构成小与大的对比,寓意“我”是祖国的一分子,但“我”的胸中又包容着整个祖国。

接着以乳房养“我”与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又成一对照,突出“我”同祖国的血乳关系;甚至迷惘、深思、沸腾,与富饶、荣光、自由,也是性质相反的对衬,以见出痛苦和欢欣的无限。

如果前三节是写“我”与祖国的关系,第四节则是反过来写祖国和“我”的关系。

句法参差正是心情激动至极的表现,在对主词的双重呼唤中结束全篇,达到最高潮。

全诗无一字议论,皆以意象描绘,以情贯穿。

所选意象既质朴又鲜明,既独特又贴切,每一个词也都与被描绘的景象紧密契合。

抒情又非一览无余的倾泻,而很注意其波动的节奏,由悲哀、低沉到欣喜、高昂,又由亢奋到深沉,其中纠结着悲怆、忧患、炽烈,失望与希望,叹息与追求等多种复杂而凝重的感情,体现出诗人独有的委婉幽深、柔美隽永的抒情个性 3 回复:爱国诗歌鉴赏 郭沫若《炉中煤》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诗人用拟物法把自己比作熊熊燃烧的“炉中煤”,又用拟人法把祖国比作“我心爱的”“年青的女郎”。

全诗就建筑在这一组核心意象之上。

“炉中煤”的意象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第一,“炉中煤”的熊熊燃烧象征诗人愿为祖国献身的激情;第二,“炉中煤”黑色外表下“火一样的心肠”象征劳苦大众“卑贱.”的地位和伟大的人格,“炉中煤”既指“小我”,也指“大我”——诗人所代言的劳动人民;第三,“炉中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活埋在地底多年”以后终于“重见天光”,象征诗人不愿庸碌一生而渴望有所作为的愿望,也象征劳苦大众中潜藏的改造世界的巨大能量将要释放出来。

“女郎”这一意象暗示诗人对祖国的爱有如情爱一般热烈,“年青”一词则暗示了祖国在五四革命时代里充满蓬勃向上的生机。

郭沫若在《创造十年》里说过:“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很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她简直就和我的爱人一样……《炉中煤》便是我对于她的恋歌。

”这段话清楚地说明了本诗中比拟的意义和作用。

“炉中煤”这一意象,熔物的特性、“我”的气质和时代精神于一炉;写“煤”之燃烧,即抒“我”之激情,亦抒人民之情、时代之情。

艺术形式与所抒情思十分和谐。

从章法看,首节总述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第二节侧重抒爱国之情,第三节侧重述报国之志,末节与首节取复叠形式,前后呼应,将全诗推向高潮。

从格式、韵律看,每节5行,每行音节大体均齐;一、三、五行押韵,一韵到底;而各节均以“啊,我年青的女郎”一声亲切温柔而又深情的呼唤起唱,造成回环往复的旋律美。

诗情随诗律跌宕起伏,韵味深长。

-------------------------------------------------------------------------------- 4 回复:爱国诗歌鉴赏 闻一多《太阳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