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风斜,黄昏人静,睡稳栖鸦。
短烛烧残,长更坐尽,小篆添些。
红楼不闭窗纱,被一缕,春痕暗遮。
淡淡轻烟,溶溶院落,月在梨花。
——《早春怨·春夜》《醉翁操·题云林〈湖月沁琴图〉》悠然,长天,澄渊,渺湖烟,无边。
清辉灿灿兮婵娟,有美人兮飞仙。
悄无言,攘袖促鸣弦。
照垂杨、素蟾影偏。
羡君志在,流水高山。
问君此际,心共山闲水闲?云自行而天宽,月自明而露漙,新声和且圆。
轻微徐徐弹,发曲散人间,明月风静秋夜寒。
顾太清,字子春,汉军旗人。
多罗贝勒奕绘侧室。
有《天游阁集》。
游仙 层台起虚馆,桂柱兰为堂。
微风从东来,吹动罗衣裳。
翻阶木芍药,薜荔当门墙。
挥杯发清兴,弦歌诵诗草。
繁星映户牖,明月照两厢。
为乐及良时,光景孰云长。
缥缈十二楼,上有仙人居。
左据青玉案,右拥鸿宝书。
琼瑶制危冠,芙蓉曳轻裾。
欢笑粲玉齿,从容下丹除。
俯察碧流水,清波戏朱鱼。
仰观青天云,舒卷任太虚。
巫山高巍巍,江水碧深杳。
中有阳台人,清容舒窈窕。
翠袖倚朱阑,颜色常美好。
我欲往从之,不见三青鸟。
层岩下斜日,云雾生重阴。
昏烟迷修渚,飞鸟投荒林。
清宵伫凉月,开窗弄鸣琴。
悠悠世中事,泠泠弦上音。
清明雪后侍太夫人夫人游西山诸寺 三月山花尚未发,一春忽忽过清明。
云移列岫山无数,雪满丛林树有声。
怪石自成蹲虎势,老松谁与卧龙名。
晚晴碧涧添新水,归路回看暮霭平。
东山草堂 春水满池塘,春光入草堂。
黄茅初盖顶,紫燕欲窥梁。
卉木见真趣,图书森古香。
蒙蒙新雨歇,花萼婉清扬。
淑气催花萼,春风入酒樽。
日长帘幂寂,人静鸟声喧。
拂座清松影,侵阶碧藓痕。
山堂通略彴,词赋接文园。
至日 衰颜暗向鬓丝催,地渐南游暖渐来。
春意待看河畔草,天心已复地中雷。
晴窗彩线盘金缕,碧海灵风破玉梅。
忽忽浮生三十四,百年行乐几倾杯。
次夫子清明日双桥新寓原韵 萧寺垂杨岸,明湖第几湾。
去来今日事,二十五年间。
碧瓦凄春殿,玉峰看远山。
僧窗对流水,欲往听潺潺。
欲往城西寺,还须待杏花。
羸躯仍怯冷,好景不容赊。
柳眼蘸春水,渡头明晚霞。
溪山生暝色,闪闪数归鸦。
宝藏寺 宝藏云峰秀,春山碧草齐。
清凉禅客室,冰玉主人题。
花雨层台上,泉声法座西。
登高渺城郭,万井晓烟低。
游南谷天台寺 三月三日天台寺,日午灵风入法堂。
一段残碑哀社稷,满山春草牧牛羊。
庭前柏子参真谛,洞口桃花发妙香。
笑指他年从葬处,白云堆里是吾乡。
自题道装像 双峰丫髻道家装,回首云山去路长。
莫道神仙颜可驻,麻姑两鬓已成霜。
乙未元旦 声声爆竹散林鸦,烟火春城千万家。
碧瓦才临新日色,宫镫未翦去年花。
死生转觉人情切,进退须防道路差。
节物惊心同逝水,等闲谁敢负韶华。
二十二日由白云观过天宁寺 遂过天宁寺,花香染客裾。
藓碑迷故事,风障护春蔬。
野草浓於绣,遥山淡若虚。
方今正望雨,宿麦及时锄。
法源寺看海棠遇阮许云姜许石珊枝钱李纫兰即次壁刻钱百福老人诗韵赠之 箨石文章在,风流天下传。
即看诗句好,想见老人颠。
绕座飞花雨,成阴荡碧烟。
禅房春昼静,香接逆风前。
春老花盈树,丰神借客传。
绿阴随日转,红片任风颠。
邂逅江南秀,檀栾法界烟。
题诗寄同好,问讯绮窗前。
游孔水用吴郡卢襄石刻诗韵 溪去山楼凡七里,平坦不烦折屐齿。
下有泉源上石堂,万佛妙相参差倚。
青苔互古不见日,森森浓绿疑无始。
龙泉古壁何年失,虎尾春冰岂可履。
夕阴水鸟上渔梁,倒映山容碧滩陊。
人生行乐须及时,花外光阴去如矢。
开元残碑嵌绝壁,幸得庐襄刻诗纪。
出山一路又看山,二水合流成漫水。
马耳东风拂面香,鸳鸯属玉惊人起。
归涂借问今何时,梨花桃花才结子。
渺渺春波万古闲,悠悠天地长如此。
偕隐何辞挽鹿车,云水遨游胜朝市。
夜行翠微山麓遂宿龙泉庵 篮舆一径入云深,两两明镫过树林。
吹面不嫌山气冷,满天星斗压春岑。
夏日城东泛舟归来有作 卅年不到城东去,云水空蒙接远天。
野岸新蜩鸣偶尔,山门枯木尚依然。
已非昔日僧迎客,犹记当初柳系船。
一路薰风吹酒醒,重城西望隔苍烟。
岁暮寄仲兄用东坡和子由苦寒见寄韵雪后北风起,岁暮临新年。
言念客中人,何日方当还。
旅食恐不周,多病凋丰颜。
一月两寄书,一书五六篇。
告我客中事,略有好因缘。
县令与之游,我闻心喜欢。
吾兄本书生,所馀惟青毡。
明哲贵保身,思退慎进前。
出处各有时,请看墀与壖。
乐道毋忧贫,仰不愧於天。
且 待春风至,万物同新鲜。
寄以敝狐裘,副以苍玉镮。
翘首望南云,新雁将北旋。
四十初度 百感中来不自由,思亲此日泪空流。
雁行隔岁无消息,诗卷经年富唱酬。
过眼韶华成逝水,惊心人事等浮沤。
那堪更忆儿时候,陈迹东风有梦不。
自先夫子薨逝后意不为诗冬窗检点遗稿卷中诗多唱和触目感怀结习难忘遂 赋数字非敢有所怨聊记予生之不幸也兼示钊初两儿昏昏天欲雪,围炉坐南荣。
开卷读遗编,痛极不成声。
况此衰病身,泪多眼不明。
仙人自登仙,飘然归玉京。
有儿性痴顽,有女年尚婴。
斗粟与尺布,有所不能行。
陋巷数椽屋,何异空谷情。
呜呜儿女啼,哀哀摇心旌。
几欲殉泉下,此身不敢轻。
贱妾岂自惜,为君教儿成。
己亥生日哭...
龚自珍与顾太清的恋情是否属实应该不是真实的 看看下面的: 并将遗事辨丁香 ——读《顾太清、奕绘诗词合集》 ? 桑 农 曾朴的《孽海花》中有一段顾太清与龚自珍的绯闻,非小说家言。
据说龚自珍在宗人府任职时,管宗人府的明善主人奕绘,是个才华盖世的贝勒。
奕绘的侧福晋叫做太清西林春,即顾太清。
一日,龚自珍与奕绘游西山,得见太清,害起相思病。
后在一次庙会上,见奕绘不在旁边,龚自珍便上前搭讪,太清也微笑回答,并留下约会地点。
龚自珍前去赴约,被人下了迷药,装进黑车,迷迷糊糊中与太清有了肌肤之亲。
此后,两人时相往来,幽会偷情。
不久事情败露,龚自珍逃离京城,于丹阳遇一位宗人府同事共饮,归后暴卒,疑为仇家派人毒之。
《孽海花》是有名的影射小说,人物多有原型。
小说中的龚自珍、顾太清,连化名都没用,故事应有所本,然内容鄙亵、情节荒唐。
小说中对顾太清身份和家庭的介绍完全属实,但她与龚自珍的暧昧关系是否确有其事,历来众说纷纭、争论不休。
在《孽海花》之前,已有某些传闻,只是流传于口头,无从核对。
最早见诸文字的,是冒鹤亭的《读太素明善堂集感顾太清遗事辄书六绝句》。
其六云:“太平湖畔太平街,南谷春深葬夜来。
人是倾城姓倾国,丁香花发一低徊。
”〔1〕第一句写奕绘与顾太清居住的府邸,奕绘《上元侍宴》诗注有:“邸西为太平湖,邸东为太平街”;第二句写两人合葬之地,大房山东之南谷;第三句隐去一个“顾”字,即太清的姓氏;第四句则将龚自珍牵扯进来,引出了一桩扑朔迷离的“丁香花公案”。
诗中所谓“丁香花”,是有“今典”的。
龚自珍《己亥杂诗》里有一首写道:“空山徙倚倦游身,梦见城西阆苑春。
一骑传笺朱邸晚,临风递与缟衣人。
”其后自注称:“忆宣武门内太平湖之丁香花一首。
”此诗意境朦胧,指代不清,可明说“太平湖”,又说“朱邸”,显然指奕绘贝勒府;那“丁香花”及“城西阆苑春”,自然让人疑为太清西林春。
这是将龚自珍与顾太清联系在一起的惟一的“确凿”证据,诗无达诂,不足为凭。
所以,冒鹤亭后来写《孽海花闲话》时,虽然依旧坚信“丁香花”一诗“确为太清而作”,随即又不得不加上一句“然亦不过遐想”。
当看到《孽海花》的作者根据“太清遗事诗”的提示,编排出那么一段猥亵不堪的故事,冒鹤亭深感意外和后悔:“不意作者拾掇入书,唐突至此,我当堕拔舌地狱矣。
” 冒鹤亭自称少时闻外祖周星诒说过太清遗事的详情,却没有提供更多的内容。
曾朴的附会,特别是有关龚自珍之死的传说,或许另有口耳相传的来源。
可对一般读者而言,这些都不过是小说野史,较不得真。
直到清史专家孟森郑重其事地写了一篇考据文章,为顾太清辩诬,“丁香花公案”才被当作清代文坛一大事件炒得沸沸扬扬。
孟森《心史丛刊》三集《丁香花》一文,旁征博引,对太清生平事迹有所澄清。
关于龚自珍与顾太清的艳史,作者予以否定。
其理由主要有:龚诗作于己亥,奕绘已于前一年去世,何以寻仇?其时,太清为奕绘长子排挤,移居城西养马营,距太平湖很远了,且“太清亦已老而寡,定公年已四十八,俱非清狂荡检之时”〔2〕。
严格地讲,这些理由还不够充分。
仔细读过该文的人,怕得不出“已辩其诬”的印象,相反,文中却留下一些疑惑与话题。
其一,孟森并没有否定“丁香花”一诗与太清有关,只是引《诗·郑风·出其东门》中“缟衣綦巾”,将“缟衣”释为“定公之妇”。
太清与当时在京的杭州籍官员之眷属多有来往,龚自珍亦杭人,内眷笺赠,本是正常。
其二,作者怀疑,因太清与龚自珍眷属有来往,于是有人造作蜚语以诬,奕绘去世后,太清被逐出家门之事,恐与此有关。
其三,文章还拈出《天游阁集》中痛斥碧城仙馆主人陈文述的那首七律,认为陈与龚是同乡,流言可能出自其口,太清才会发那么大的脾气。
苏雪林后来写《丁香花疑案再辩》,正是按照孟森的思路,有所补证,也有所发挥。
苏文提供的一个有力的反证是:“考定公年谱,他之擢宗人府主事在乙未岁(道光十五年),那年绘贝勒早已不在宗人府了。
”〔3〕龚自珍既非奕绘的幕僚,也就没有接触太清的机会,更无发生恋情的可能。
然而,苏雪林与孟森一样,认为龚自珍“丁香花”诗是写内眷与太清的交谊,并进一步推测谣言或许正是起自这批杭人眷属,并由其中的碧城女弟子传于陈文述,也说不定。
她还提出一个大胆的假设:是载钧昏瞆横暴,听信传言,在父亲亡故后,压迫庶母出邸,寻仇毒死龚自珍。
至于太清被诬的原因,苏雪林认为是源于龚自珍许多诗词中的某些巧合和暗示,她甚至引用了王国维指责龚自珍为人“凉薄无行”的一段词话,怀疑龚有故弄玄虚、存心影射的嫌疑。
其实,当年况周颐为《东海渔歌》作序时,就主张不要纠缠于无法确证的细节,了解一下太清的人品,即可知道那样的事会不会发生:“末世言妖竞作,深文周内,宇内几无完人。
以太清之才之美,不得免于微云之滓。
变乱黑白,流为丹青,虽在方闻之士,或亦乐其新艳,不加察而扬其波;亦有援据事实,钩考岁月,作为论说,为之申辩者。
余则谓:言为心声,读太清词可决定太清之为人,无庸龂龂置...
龚自珍与顾太清的恋情是否属实应该不是真实的 看看下面的: 并将遗事辨丁香 ——读《顾太清、奕绘诗词合集》 ? 桑 农 曾朴的《孽海花》中有一段顾太清与龚自珍的绯闻,非小说家言。
据说龚自珍在宗人府任职时,管宗人府的明善主人奕绘,是个才华盖世的贝勒。
奕绘的侧福晋叫做太清西林春,即顾太清。
一日,龚自珍与奕绘游西山,得见太清,害起相思病。
后在一次庙会上,见奕绘不在旁边,龚自珍便上前搭讪,太清也微笑回答,并留下约会地点。
龚自珍前去赴约,被人下了迷药,装进黑车,迷迷糊糊中与太清有了肌肤之亲。
此后,两人时相往来,幽会偷情。
不久事情败露,龚自珍逃离京城,于丹阳遇一位宗人府同事共饮,归后暴卒,疑为仇家派人毒之。
《孽海花》是有名的影射小说,人物多有原型。
小说中的龚自珍、顾太清,连化名都没用,故事应有所本,然内容鄙亵、情节荒唐。
小说中对顾太清身份和家庭的介绍完全属实,但她与龚自珍的暧昧关系是否确有其事,历来众说纷纭、争论不休。
在《孽海花》之前,已有某些传闻,只是流传于口头,无从核对。
最早见诸文字的,是冒鹤亭的《读太素明善堂集感顾太清遗事辄书六绝句》。
其六云:“太平湖畔太平街,南谷春深葬夜来。
人是倾城姓倾国,丁香花发一低徊。
”〔1〕第一句写奕绘与顾太清居住的府邸,奕绘《上元侍宴》诗注有:“邸西为太平湖,邸东为太平街”;第二句写两人合葬之地,大房山东之南谷;第三句隐去一个“顾”字,即太清的姓氏;第四句则将龚自珍牵扯进来,引出了一桩扑朔迷离的“丁香花公案”。
诗中所谓“丁香花”,是有“今典”的。
龚自珍《己亥杂诗》里有一首写道:“空山徙倚倦游身,梦见城西阆苑春。
一骑传笺朱邸晚,临风递与缟衣人。
”其后自注称:“忆宣武门内太平湖之丁香花一首。
”此诗意境朦胧,指代不清,可明说“太平湖”,又说“朱邸”,显然指奕绘贝勒府;那“丁香花”及“城西阆苑春”,自然让人疑为太清西林春。
这是将龚自珍与顾太清联系在一起的惟一的“确凿”证据,诗无达诂,不足为凭。
所以,冒鹤亭后来写《孽海花闲话》时,虽然依旧坚信“丁香花”一诗“确为太清而作”,随即又不得不加上一句“然亦不过遐想”。
当看到《孽海花》的作者根据“太清遗事诗”的提示,编排出那么一段猥亵不堪的故事,冒鹤亭深感意外和后悔:“不意作者拾掇入书,唐突至此,我当堕拔舌地狱矣。
” 冒鹤亭自称少时闻外祖周星诒说过太清遗事的详情,却没有提供更多的内容。
曾朴的附会,特别是有关龚自珍之死的传说,或许另有口耳相传的来源。
可对一般读者而言,这些都不过是小说野史,较不得真。
直到清史专家孟森郑重其事地写了一篇考据文章,为顾太清辩诬,“丁香花公案”才被当作清代文坛一大事件炒得沸沸扬扬。
孟森《心史丛刊》三集《丁香花》一文,旁征博引,对太清生平事迹有所澄清。
关于龚自珍与顾太清的艳史,作者予以否定。
其理由主要有:龚诗作于己亥,奕绘已于前一年去世,何以寻仇?其时,太清为奕绘长子排挤,移居城西养马营,距太平湖很远了,且“太清亦已老而寡,定公年已四十八,俱非清狂荡检之时”〔2〕。
严格地讲,这些理由还不够充分。
仔细读过该文的人,怕得不出“已辩其诬”的印象,相反,文中却留下一些疑惑与话题。
其一,孟森并没有否定“丁香花”一诗与太清有关,只是引《诗·郑风·出其东门》中“缟衣綦巾”,将“缟衣”释为“定公之妇”。
太清与当时在京的杭州籍官员之眷属多有来往,龚自珍亦杭人,内眷笺赠,本是正常。
其二,作者怀疑,因太清与龚自珍眷属有来往,于是有人造作蜚语以诬,奕绘去世后,太清被逐出家门之事,恐与此有关。
其三,文章还拈出《天游阁集》中痛斥碧城仙馆主人陈文述的那首七律,认为陈与龚是同乡,流言可能出自其口,太清才会发那么大的脾气。
苏雪林后来写《丁香花疑案再辩》,正是按照孟森的思路,有所补证,也有所发挥。
苏文提供的一个有力的反证是:“考定公年谱,他之擢宗人府主事在乙未岁(道光十五年),那年绘贝勒早已不在宗人府了。
”〔3〕龚自珍既非奕绘的幕僚,也就没有接触太清的机会,更无发生恋情的可能。
然而,苏雪林与孟森一样,认为龚自珍“丁香花”诗是写内眷与太清的交谊,并进一步推测谣言或许正是起自这批杭人眷属,并由其中的碧城女弟子传于陈文述,也说不定。
她还提出一个大胆的假设:是载钧昏瞆横暴,听信传言,在父亲亡故后,压迫庶母出邸,寻仇毒死龚自珍。
至于太清被诬的原因,苏雪林认为是源于龚自珍许多诗词中的某些巧合和暗示,她甚至引用了王国维指责龚自珍为人“凉薄无行”的一段词话,怀疑龚有故弄玄虚、存心影射的嫌疑。
其实,当年况周颐为《东海渔歌》作序时,就主张不要纠缠于无法确证的细节,了解一下太清的人品,即可知道那样的事会不会发生:“末世言妖竞作,深文周内,宇内几无完人。
以太清之才之美,不得免于微云之滓。
变乱黑白,流为丹青,虽在方闻之士,或亦乐其新艳,不加察而扬其波;亦有援据事实,钩考岁月,作为论说,为之申辩者。
余则谓:言为心声,读太清词可决定太清之为人,无...
【顾太清的诗句只知道是她的诗有一句是“万花丛中一握手”后句是...你弄错啦.你说的这句诗是龚自珍的.《投宋于庭》《投宋于庭》清 龚自珍游山五岳东道主,拥书百城南面王.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 译文1]你的风姿让人迷醉,更让我久久难以忘记.还记得那次在人群涌动中的相遇吗?你仅仅是握了握我的手,却让我的衣袖沾染了你芬芳的气息,多少年过去,一直未曾消散.[ 译文2]茫茫渺渺的人海中,我最想遇见的人就是你丛使要经历多少岁月,丛使曾错失多少机会,我乃在认真盼望,在那千万人丛中 ,就算只有一次倾心的交握你的双手,便已足够我的衣袖将存留你的风采焕发的芬芳,久久也不会消散.【鉴赏】 在成千上万的人群中,很幸运地与你握了一下手,使我的衣袖直到三年后还留有香气.描写对某人的敬仰尊崇,一次握手,衣袖三年留有余香.“万人从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两句诗,常用来形容某人得到一份难得的宠遇,自觉受宠若惊,异常欣喜.顾太清的一些名词杨柳风斜,黄昏人静,睡稳栖鸦.短烛烧残,长更坐尽,小篆添些.红楼不闭窗纱,被一缕,春痕暗遮.淡淡轻烟,溶溶院落,月在梨花.——《早春怨·春夜》这首词语言自然灵动,清新蕴籍,看似不经意细品却精巧轻灵,尤其是“不闭窗纱”,把窗外月下轻烟笼罩的梨花与室内氤氲的馨香幽幽然浑融一体,没有伤春之悲,有的只是对黄昏月夜幽谧迷人春意的静悄悄地享受,对美的敏锐精细的品味.人的一生哪怕拥有那么一时半会这样的美妙时光,也足以令人欣慰《醉翁操·题云林〈湖月沁琴图〉》一词中写道:悠然,长天,澄渊,渺湖烟,无边.清辉灿灿兮婵娟,有美人兮飞仙.悄无言,攘袖促鸣弦.照垂杨、素蟾影偏.羡君志在,流水高山.问君此际,心共山闲水闲?云自行而天宽,月自明而露漙,新声和且圆.轻微徐徐弹,发曲散人间,明月风静秋夜寒.她是朋友艺术作品的真正的知音,同时也在读朋友画中获得美的体验,并激发自己的艺术创作灵感,写出这首“可入绝妙好词之列的作品”(严迪昌语).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813197.html
想有系统地阅读诗词,有什么好方法?就我自己来说,读诗词都是先从个人专辑入手,因为这样比较有利于你对诗人产生一个整体的印象,而不是一鳞半爪的;之后,再读一些诗词选集,因为其中一些不太有名的作者没有必要深入了解,大概看一看就好;最后可以看一些诗话,词话,以及一些理论类的书籍,因为有了文本的积累,所以在读的时候就可以去粗取精,辨明是非,不会人云亦云。
至于读诗词的顺序问题,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诗:先读唐诗,因为比较好懂,唐诗里按先后顺序读,不要一开始就读李杜的诗,限度“初唐四杰”打底子,然后是苏味道这些宫体诗人读一点,之后是王维,可以精读,因为他本身是李杜之下成就最高的诗人,李杜的诗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的影响,山水田园派的诗人大致跟他一个调调。
然后是边塞派的,岑参之类,之后才是李杜。
李杜过后是“大历十才子”,这些人已经比不上盛唐时期了,所以可以略读,晚唐的重头戏放到“小李杜”身上,杜牧的诗比较好懂,可以多读,李商隐则比较晦涩,实在读不下去就算了,这二人之后就是温庭筠和韦庄了,不过他们其实已经渐渐开始向词的方向过度了。
至于宋诗就是梅尧臣,欧阳修,三苏,和苏门四学士,以及杨万里,杨亿之类的,宋诗大多以说理为主,情致上不如唐诗,也很少有人精品多多,不过名句还是不少。
明代诗歌没有什么大的成就,清代主要是赵翼,龚自珍之类的也可以读一读。
唐代以前,魏晋南北朝的诗歌都比较倾向于谈论玄学和禅学,比较难理解,不过像梁朝的萧家,基本都是大诗人,还有徐陵和庾信发起的宫体诗。
至于秦汉和以前的诗,都是用的上古汉语,语言和内容都比较艰深晦涩,个人认为,如果不是专业人士,不读也罢。
再来说词:从晚唐时期开始说,以温韦为代表的“花间派”应该是词坛的第一个派别,所以不可不读,之后是李煜,人称“词中帝王”也是非读不可,宋代我就不多说了,三苏,欧阳修,辛弃疾,李清照……大腕迭出,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元明时期值得一提的词人就是元代的元好问,“问世间情为何物,指教生死相许”地球人都知道,其他的人都是一些小鱼小虾,可以略过。
清代最有名的词人大概是纳兰性德,不过他的词读多了我觉得有点腻味,后面的就剩下龚自珍了,还有和他同时期的女词人顾太清,不过我对他倒是不太了解。
至于词话之类的,大多成书于宋代之后,要读的话,首先要确定自己的古文水平和诗词积累,其次是要挑选出版社和版本,推荐的出版社是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
上海古籍出版社。
以上是一些粗略的回答,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时间的诗句十年生死两茫茫。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 崔护《题都城南庄》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王安石《元日》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 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 贾岛《剑客 》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 赵翼《论诗五首·其二》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王湾《次北固山下》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 杜秋娘《金缕衣》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李商隐《锦瑟》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 陶渊明《杂诗·人生无根蒂》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 陶渊明《杂诗·人生无根蒂》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朱熹《偶成》今日歌(明)文嘉今日复今日, 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 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 努力请从今日始!明日歌明 钱福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展开...
关于祭祖的诗词1)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2) 淡荡春光寒食天。
—— 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3)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 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4)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 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5)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 冯延巳《鹊踏枝•清 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杜牧《清明》 7)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 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8)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杜牧《清明》 9)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韩翃《寒食 》 10)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 晏殊《破阵子•春景》 11)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 孟浩然《清明即事》 12)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 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13)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
—— 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14) 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
—— 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15)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16)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17) 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
—— 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18)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 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19)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 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20)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 张继《闾门即事》 21)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
—— 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22)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 孟云卿《寒食》 23)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 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24)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 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25)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 李冠《蝶恋花•春暮》 26)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 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27)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28)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
—— 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29) 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
—— 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30) 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 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31)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
—— 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32)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 杨万里《寒食上冢》 33)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
—— 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34) 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 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35) 梨花榆火催寒食。
—— 周邦彦《兰陵王•柳》 36)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 高翥《清明日对酒》 37)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 程颢《郊行即事》 38) 听风听雨过清明。
—— 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39)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40) 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
—— 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41)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 黄庭坚《清明》 42)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 高翥《清明日对酒》 清明祭祖诗词: 《寒食》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清明即事》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珍惜时光的古诗词十年生死两茫茫。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 崔护《题都城南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王安石《元日》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 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 贾岛《剑客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 赵翼《论诗五首·其二》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王湾《次北固山下》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 杜秋娘《金缕衣》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古代四大美女十二才女十六首如梦令诗词1.西施沉鱼 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个叫西施的,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
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
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在附近流传开来。
2.貂婵闭月 三国时汉献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貂婵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
这时正好王允瞧见。
王允为宣扬他的养女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婵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3.昭君落雁 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静。
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
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
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
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
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的代称。
4.玉环羞花 唐朝开元年间,有一美貌女儿叫杨玉环,被选进宫来。
杨玉环进宫后,思念家乡。
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她刚一摸花。
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
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
这时,被一宫娥看见。
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
“羞花”称号得来。
5.赵飞燕 西施沉鱼 貂婵闭月昭君落雁 玉环羞花, 以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为原型,通过明快、细致的刺绣技艺,着力表现出四大美女的不同特征:西施的秀美与婉约,貂婵的恬静与内强,王昭君的孤寞与冷艳,杨贵妃的华贵与忧怨,无不被渲染的淋漓尽致。
环肥燕瘦-杨玉环应该是和被誉为汉宫飞燕的赵飞燕相题并论,一肥一瘦,相映成趣。
况且二人都是舞蹈家,都被看作是红颜祸水。
6.班昭:汉 班固,班超之妹。
代表作:续写汉书。
7.蔡琰:即蔡文姬,东汉蔡邕之女。
作《胡笳十八拍》,余述了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
琴曲中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琴歌等版本。
曲调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蔡文邪路思念故乡而又不忍骨肉分离的极端矛盾的痛苦心情。
音乐委婉悲伤,撕裂肝肠。
8.卓文君:汉 司马相如之妻。
代表作数字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
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唉!郎呀郎,巴不得下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卓文君 与 司马相如 私奔的故事家喻户晓... 9.谢道韫:谢安侄女,“咏絮才”典出于斯人。
代表作:《登山》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复非匠,云构成自然。
气象尔何然?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10.女皇武则天大帝 古往今来唯此一女 11.上官婉儿:上官仪孙女,号称巾帼首相第一人 12.班婕妤:班婕妤是名门之女,少有才学,汉成帝时被立为婕妤,赵飞燕姐妹得宠后,嫉恨班婕妤人品才学,班婕妤恐日久见危,求侍奉太后于长信宫,《团扇诗》应是作于长信宫中,这首小诗词彩清新,情致哀怨,而表现的却委婉含蓄,有一种怨而不怒的气度。
《团扇诗》 新裂齐纨素, 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 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 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 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 恩情中道绝。
13.甄宓:甄皇后 曹丕称帝后宠郭皇后,郭后恃宠中伤甄皇后,甄后从此失宠,抛开帝后的身份不谈,从《塘上行》里读到了一个妻子对丈夫相思到极致的、一往无悔的深情泣诉,可怜甄后最后等来的只是曹丕的一纸死令。
甚至死后对尸身‘以发覆面、以糠塞口’的侮辱与凌虐 ... 《塘上行》 蒲生我池中, 其叶何离离。
傍能行仁义, 莫若妾自知。
众口烁黄金, 使君生别离。
念君去我时, 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 感结伤心脾。
念君常苦悲, 夜夜不能寐。
甄宓 (曹植曾作以喻之...) 14.花蕊夫人:先为孟昶爱妃,后被赵匡胤招入宫中。
代表作:述国亡诗 宋灭后蜀时,只用了一万军队,而后蜀的十四万军人几乎不战而降,花蕊夫人随孟昶流亡北行,夜宿葭萌驿站,感怀国破家亡的哀愁,在馆壁上题了这首《采桑子》,因军骑催促,只得半阕,却一字一泪。
15.侯夫人: 隋炀帝在位期间广造高楼,并网罗天下美女数千名纳于迷楼中幽闭,侯夫人就是这几千名一辈子都没有见过隋炀帝的宫女之一,侯夫人最后自缢而死,一个美丽的才女,就这样被白白死去了,身后只留下了几首咏物寄意的空灵飘逸的小诗,让后人读来辄用伤怀。
《春日看梅》 砌雪无消日, 卷帘时自颦。
庭梅对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