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少年的词语有: 1、生机勃勃 [ shēng jī bó bó ]: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
2、欢蹦乱跳 [ huān bèng luàn tiào ]:形容青少年健康活泼、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3、朝气蓬勃 [ zhāo qì péng bó ]:朝气:早上的空气,引伸为新生向上,努力进取的气象;蓬勃:旺盛的样子。
形容充满了生命和活力。
形容青年的词语有: 1、风华正茂 [ fēng huá zhèng mào ]: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2、意气风发 [ yì qì fēng fā ]: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
3、后生可畏 [ hòu shēng kě wèi ]: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
年轻人是可敬畏的。
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形容中年的词语有: 1、风度翩翩 [ fēng dù piān piān ]:风度:风采气度,指美好的举止姿态;翩翩:文雅的样子。
举止文雅优美。
2、大腹便便 [ dà fù pián pián ]:便便:肥胖的样子。
形容肥胖的样子。
3、一表人才 [ yī biǎo rén cái ]:表:指外貌。
形容人容貌俊秀端正。
形容晚年的词语有: 1、老当益壮 [ lǎo dāng yì zhuàng ]:当:应该;益:更加;壮:雄壮。
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2、宝刀未老 [ bǎo dāo wèi lǎo ]:形容人到老年还依然威猛,不减当年。
3、老态龙钟 [ lǎo tài lóng zhōng ]:龙钟:行动不灵便的样子。
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
...
谁有鲁迅少年时期,青年时期,中年时期的简介?鲁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他是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原名周樟寿、字豫山。
母亲鲁瑞、父亲周伯宜。
后改字为豫才,1898年去南京求学时改名周树人。
鲁迅(周树人)是大哥 ,周作人是老二.周建人是老三(即风筝里的弟弟)。
“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从此成为世人最崇敬的笔名。
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也是世界上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鲁迅是周树人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1881年9月25日诞生。
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
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专集都被收录在各类教材中。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
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
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
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
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
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
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
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于上海。
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
葬于虹桥万国公墓。
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
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
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
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鲁迅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曾因为母亲的安排娶朱安为妻,但朱安其貌不扬,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思想很陈旧,鲁迅的家乡绍兴有一种风气,看不起离婚的女人,鲁迅心善,不想让朱安沦落到如此地步,只好借出去工作为由,离开了朱安,后另娶了许广平,生下了海婴。
朱安一生都没有和鲁迅圆过房,生不了孩子。
鲁迅死后,是朱安为他守灵,但朱安死后却没人为她守灵,朱安终其一生始终是不幸的。
【苏轼少年,中年,老年时做了哪些诗词?】作业帮ni zi ji kan!★他的眼睛里,闪烁着被理想、信心和勇气燃烧着的十八岁青年人特有的异彩.★小男孩儿正睡得香甜,圆圆的苹果脸上,半开半合的小嘴儿像一颗含苞欲放的花蕾,在睡梦中常常笑出声来.★你看,她那明亮的大眼睛,那天真活泼的笑脸,多么像一株茁壮成长的向日葵呀!★她那红润润的圆脸蛋,像溢满浆汁的苹果.★她高兴得嘴角上翘,变成一弯月牙儿.★他的眼睛里有了神采,额头和嘴角两旁深深的皱纹里似乎也蓄满了笑意,连一举手一投足都带着一种轻快的节奏.★近来,姐姐像吃过一枚“顺心丸”,脸上老漂着笑影.★他的脸色,仿佛被一阵阵小风吹得云散天开,渐渐明朗起来.★她那张皱纹纵横的脸,舒展得像绸缎一般,光闪闪的.★他的眼睛、眉毛乱动,得意得像是在他脸上跳舞.★她脸上洋溢着兴奋的光芒,就像山坡上绽开的山丹丹花一样.★那姑娘脸上冷不丁地绽出了笑意,满脸绯红,像一朵醉了的芍药花.★她浑身都带着感情,那感情像开了闸的洪水,从她的眼底、唇边溢了出来.★那激动的神情,仿佛一位艺术收藏家在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幅价值连城的名画一样.★他仿佛受了莫大委屈似的,激动得脖子旁边的大动脉都看得见跳动.★他说到这里,激动极了,从脖子红到脸,太阳穴的青筋胀得像豆角一样粗.★她那白玉般的脸蛋儿泛出石榴花般的红晕,她陶醉在人们对她美貌的称羡中了.★她像一尊雕塑,老是那么个表情:不乐不忧,不慌不忙,不焦不躁.★不管别人怎样嘲弄他,他都像海里的礁石那样无动于衷.★她浅笑盈盈,眸子像浸在水里的墨晶石,又黑又亮.★在座的人全都受到他影响,一下子也都变得严肃起来.就像钢水突然落到冷水里,一下子整个脸都凝固了.★她瞥了那人一眼,嘴撇得像个菱角.★他在写字台前一坐就是一上午,好比一块铁被磁铁石吸住了一样.★走到跟前,他的眼珠像生了锈的锁心,再也转不动了.★爸爸两眼盯着我的“三好奖状”,站立在那里出神,好像在看着一件价值连城的宝物.★他走起路来,总是背着手、低着头,那神情,好像在思索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两道眼光却像阳光一样温暖.★他那双眼睛像拉开了闸门,泪水止不住地流了出来.★她说了没两句,那眼泪就像明亮的露珠一般滚落下来.★那不断头的泪水,像雨帘一般,流过她的面,头两边的枕头,湿了一大片.★她脸色阴郁,眉心隆起,心像波涛中的小船起伏不定.★那少女的心就像秋天绵绵的细雨,久也晴不起来.★她的脸色忽然变得阴沉下来,眼神也黯淡了,就像晴朗的天空猛然遮上了一片乌云.★她整个脸仿佛蒙上了一层忧愁的面纱.★忧愁,像蛛网似的,紧紧缠住了她.★他们一个个愁眉苦脸,像久旱的庄稼一样没有精神.★一想起老头子,他下意识地抖了抖眉梢,但又立即一甩头,仿佛要甩脱那无名的烦恼.★天气渐暖了,而他却像进入了严冬.不仅脸上阴冷,嘴巴也像冰封雪凝.★他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这股烦躁劲呀,就像脑子里有千军万马在闹腾!★这时很难描绘他的脸色,瞬息之间,他那脸上就度过了春夏秋冬,经过了风霜雨露.★他那张脸皱缩得像个干瘪的茄子,不知怎么会那么愁闷?★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那姑娘惨烈一笑的表情,使我窥见了她内心莫大的悲哀.★她脸色阴暗得像夏季乌云满布的天空一样,随时都会雨点似的落下泪来.★他好像伤了根的草,蔫溜溜地耷拉着脑袋.★她的脸一下子红了,红得像一朵含苞的石榴花.★父亲厌恶地皱皱眉头,仿佛有一只癞蛤蟆爬到他的脚面上.★她从外面走进来,脚步是那样缓慢,就像腿上带着两百斤东西似的,几乎抬不动了.★他们现在是黄瓜掉进盐缸里,全蔫了!★这意外的失败,使同学们一个个像霜打的树叶子,霎时无精打采地蔫了下来.★他气瘪瘪地坐在一边,脸色白沙沙的,脑壳垂在胸前,好像不敢看人.★他的脸像刷上了一层白灰,死白死白的.嘴唇抖动着,似乎还想说什么,可终于什么也没说出来.★他笑得那么豪爽,好像并不存在什么危难.★他两只大手托着脑袋,那脑袋这时候看上去好像有几百斤重似的.★他那阴沉的面孔,像木头刻的
童年是一张白纸,青年是一篇诗歌,中年是一篇散文,老年是一部百科...我的看法,仅供参考: 婴儿=0——2岁 幼儿=2——6岁 儿童=6——12岁 少年=12——16岁 青年=17——40岁 中年=40——60岁 老年=60岁以上 当然,也可以把“少年、儿童”合为一体,那么就是 幼儿=2——6岁 少儿=7——14岁(因为这个是中国少先队的年龄) 青年=14——28岁(这个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适龄) 壮年=28——40 然后后面基本上就一样了
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怎么划分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
还有一种就是1------3岁婴儿 4-----10岁少儿 10----18岁少年 18----45岁青年 46----60岁中年 60岁以上老年。
在20世纪的末年,联合国有一个新划分标准,联合国的世界卫生组织(WHO)经过对全球人体素质和平均寿命进行测定,对年龄的划分标准作出了新的规定。
该规定将人的一生分为五个年龄段。
即: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岁至59岁为中年人;60岁至74岁为年轻的老年人;75岁至89岁为老年人1994年以前,国际上通用的标准是将人口划为三个年龄段,即:零岁至14岁为少儿人口¨5岁至64岁为劳动年龄人口(中国的划分标准是到60岁);65岁以上为老年人口...
关于敬老的诗词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九月十日即事 (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重阳席上赋白菊 (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白霜。
还似今朝歌舞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蜀中九日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日作 (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九日 (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踏莎行 (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辛弃疾)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
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醉花荫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沉醉东风·重九 (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谁肯教白衣送酒。
九日 (文森)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重阳 (文天祥) 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
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
落叶何心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
干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如梦中。
重阳到 成沁蓉 重阳到,来敬老。
你敬老,我敬老, 我们一起来敬老! 街上见老问个好, 公交车上让让老, 世界将会更美好! 重阳节 成沁蓉 童子放学归来早, 一见老人问个好。
九九重阳欢聚情, 快乐夕阳无限好! 外一首: 人生最美桑榆晚, 最是夕阳红满天。
幼时苦读寒窗下, 青年勤奋盼梦圆。
中年努力干事业, 老迈乐享天之年。
唯愿身心皆康健, 暮年人生比蜜甜。
另一首: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