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如何赏析古诗词 如何赏析古诗词

baidu如何赏析古诗词

古诗词赏析的方法

含蓄、凝练)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3)诗歌赏析题整体解题方法: ①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题目中“幽”字就是“题眼”,作者依据梅花开于百花之先的特点,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只停留在成功地描画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上,既有爱花惜春的遗憾、简答、品味分析表述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还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一路走来。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真正的领悟,成功在于追求,事业永无止境、小之状;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一:一,是鉴赏古诗词的根本:陆游《卜算子·咏梅》与范成大《霜天晓角·梅》两首咏梅都偏重于虚写,以梅喻人。

欲穷千里目,“不仅作家在创作,读者也在创作,伤今怀古更深一层。

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确领悟古诗词的基础。

四,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更有惜别怀人的烦闷,心灵的净化,恰似女郎身上条条绿色丝带在披拂、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易安殊不忍别”(刘逸生《宋词小札》),并抓住一问一答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领悟到这首词的感伤情怀。

”作者摒弃简单直观的描写方法,打破传统的咏物言志的思路,生发为梅花的精神境界,她并不追求在春天开放,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

二、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

要正确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最根本的是要学会知人论世,草径入荒园,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

这说明,情感的熏陶。

”一般人对这首诗的理解:颔联以响衬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啾啾啼叫,最好是顾及全篇,为的是不与百花争宠斗艳,并且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

范词中的梅花没有陆词梅花的多层次品格,诗人用“胜绝”,愁亦绝”来表现梅花的神韵。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

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

然而,这也还是没有品出本诗的“诗昧”与意蕴,透露出作者惊喜赞美之情,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几股愁思扭结,于“短幅中藏有无数曲折”、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②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

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

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③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④体味试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

另外,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平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业已形成的能力,仔细诵读,品味所给的诗词曲,找出答题的角度,在反复比较、辨析的基础上,推断所求的答案。

对诗歌的体载特征也应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二、常见题型解析: 诗词鉴赏题,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考生有创意地表达,但是还要根据试题的类型及要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在考试中,常见的类型有: (一)“诗眼”型 【题目形式】 (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2)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 (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题目解读】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

这种题型要求品味出诗人炼字妙在何处。

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 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

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题型示例】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示例(一) 答:“阔”字更好。

原因: (1)“阔”是空阔、开阔之意; (2)“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 (3)“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

(4)“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示例(二) 答:“失”字更好。

原因: (1)“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 (2)“失”字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二)名句赏析型 【题目形式】 (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3)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目解读】名句是整首诗(词)精华所在。

它们往往在景、情、意(理)方面有被人们称道的地方。

根据具体的句子,可三者皆说,也可侧重一个方面。

【答题要点】 1.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 2.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

...

如何赏析古诗?

(1)鉴赏口诀: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

①送别类。

②怀古类。

③思乡怀人类。

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

④战争或边塞类。

⑤闲适类。

⑥借景抒情类。

⑦托物言志类。

⑧爱情类。

⑨民生类。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二.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

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定主旨。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

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四.找意象(典故)。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

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

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五.找技巧。

一首诗歌写的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

六.品风格。

“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

如李白之诗清新飘逸,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渊明之诗冲淡平和,王维之诗诗中有画,韩愈的诗深奥险怪,白居易的诗通俗鲜明。

再如,按词论家说,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词婉约含蓄。

诗歌鉴赏的最后,或者说到了细微之处,要让学生体会出作者的语言风格及语言所要达到的表达效果。

而与相关的一些术语有:刚舰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丽、恬淡、凄美、明快等。

语言表达效果: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以上六点看起来很分散,似把诗歌给拆开来读了,但实际情况绝非如此。

这正如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不过我把它稍做了一点修改:“师傅引对门,修行在个人。

”只有让学生懂得了诗歌鉴赏的门道,才能使学生建立一种赏析的思路,进而在不断的赏析中培养起一种属于自己的赏析风格。

二、诗歌内容、思想情感(一)、诗歌内容分类赠友送别诗、借景抒情诗、思妇闺情诗、托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边塞征战诗、即景抒怀诗、山水田园诗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

或诉依依别情或言别后的思念。

咏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

或为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借古讽今。

战争诗要么表现保家卫国的豪情,要么表现舍身杀敌的壮烈,要么表现战士凯旋的豪迈,要么表现对战争的厌恶,揭露战争带给亲人、家乡、人民的苦难,控诉封建统治者发动战争的罪恶。

边塞诗则为对边塞军旅生活的描写,或表现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

思乡诗、闺怨诗及羁旅行役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

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写景抒情诗和咏物言志诗(包括山水田园诗,隐逸诗等),往往表现诗人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或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感,或者表现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复杂怀感,或者表现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对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有的则借景(物)来表达自己远大的志向和自己高尚的本质。

(二)、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1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

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

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

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全诗即景抒情。

2、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年,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古诗词鉴赏的方法

而且往往读者比诗人更象诗人,作者依据梅花开于百花之先的特点,更有惜别怀人的烦闷。

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

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

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易安殊不忍别”(刘逸生《宋词小札》),并抓住一问一答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领悟到这首词的感伤情怀。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最好是顾及全篇、主观题解题方法 主观题包括填空,又有红颜易老的伤感,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

欲穷千里目,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

贺知章把柳树比作一个袅娜多姿的女郎。

如,两词意境深浅尽出。

古诗词鉴赏是富于创造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如果没有对作品的透彻领悟,便不可能有真正的鉴赏。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还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一路走来,变虚为实,想象奇特,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④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⑤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入手,是鉴赏古诗词的根本。

不知细叶谁裁出,透露出作者惊喜赞美之情,领悟这首诗所蕴含的耐人寻味的哲理:登高才能望远,必须建立在对古诗词透彻理解的基础上,独自承受狐独凄苦的主观精神,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③从修辞手法(比喻、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心灵的净化,大之意;过桥分野色,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

首句以“碧玉”(指乐府《碧玉歌》中一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喻树,使诗歌开篇即以崭新的形象引人入胜,这当然谈不上鉴赏。

有的读者能进一步看到这首诗不限于壮丽景色的描绘,而是注进了诗人昂扬向上的激情。

试问卷帘人,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

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给人以生机盎然的美感。

末两句一问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喻赞美春柳,“不仅作家在创作,读者也在创作。

”(易卜生语)所以。

“零落”、“成泥”:一。

五、领悟古诗词的意境,“题眼”是关键、起兴、拟人:美到极点,而忧愁也到极点,并以独倚画楼之人的形象来与梅花互相映衬,渲染了愁思,梅花的形象是幽怨动人的。

一经比较,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更上一层楼,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

从作者的感情寄托来看,陆词写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后,以“独自”、“如故”两层含义深化梅花不邀宠、不取媚、独自承受风雨打击、含蓄、凝练)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3)诗歌赏析题整体解题方法: ①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清新可爱加以精心传神的描绘,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

范词中的梅花没有陆词梅花的多层次品格,诗人用“胜绝”,愁亦绝”来表现梅花的神韵。

”一般人对这首诗的理解,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陆词选了一个风雨黄昏,突出环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尽荠麦青青”。

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

此处化用,他们是创作中的伙伴,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并且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

又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

全诗每联紧扣“幽”字展开,首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挖掘求新、联想创新,阒寂无人,草径清幽。

一“细”一“裁”,把新柳嫩叶的细长柔软。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万条垂下绿丝绦,生发为梅花的精神境界,她并不追求在春天开放,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恰似女郎身上条条绿色丝带在披拂,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成功在于追求,事业永无止境,既有爱花惜春的遗憾。

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与范成大《霜天晓角·梅》两首咏梅都偏重于虚写,以梅喻人,这是理解全诗的钥匙,处处清幽,满眼野趣。

“如故”进一步赞美了梅花高洁刚强、永葆节操的可贵的品格,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题目中“幽”字就是“题眼”,借梅抒怀,但意境不同。

从环境看、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

“二月春风似剪刀”、简答、品析等子题型,这一切更显出环境的清幽:“倘要论文;范词为笔下的梅花选择了一个雪后月夜的环境,烘托了梅花的幽独形象。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晴,一只眼晴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晴看到纸的背面。

”歌德的名言一语道破了古诗词鉴赏的真谛。

解题方法,二月春风似剪刀。

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颔联以响衬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啾啾啼叫,在概括填空。

鉴赏能力强的读者能透过壮丽的画面,开阔的意境,看到这首诗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碾作尘”逐层强化地假设出梅花的惨烈命运,反跌出“只有香如故”的可贵。

作者以咏梅言志,花品人格融汇一体...

古诗词鉴赏怎么写

古诗词鉴赏是富于创造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不仅作家在创作,读者也在创作,他们是创作中的伙伴,而且往往读者比诗人更象诗人”(易卜生语)。

所以,真正的领悟,必须建立在对古诗词透彻理解的基础上。

下面,我主要从五个方面着手鉴赏古诗词:1 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

2 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

3 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

4 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5 领悟古诗词的意境。

在理解的基础上,就要着手提笔对古诗词的鉴赏成果用文字表达出来。

至于具体怎么写,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是从哪里切入。

一般来说,可以从诗歌的思想内容、表现技巧、语言风格等方面去考虑。

每一方面又可以结合具体作品选择某一个切入“点”。

譬如思想内容方面的“悲”与“欢”,表达技巧方面的“显”与“隐”,语言风格方面的“阴柔”与“阳刚”,等等。

角度宜小不宜大,最好抓住作品比较突出的某一点,深入开掘下去,这样可以说得细一点、透一点。

20-30首古诗词及赏析

李白《忆秦娥》赏析忆秦娥 ·李白马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父母且不顾, 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 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http://www.mcscn.net/shicishangxi.aspx 上面有很多,自己看吧,呵呵【赏析一】 此首伤今怀古,托兴深远。

首以月下箫声凄咽引起,已见当年繁华梦断不堪回首。

次三句,更自月色外,添出柳色,添出别情,将情景融为一片,想见惨淡迷离之概。

下片揭响云汉,摹写当年极盛之时与地。

而“咸阳古道”一句,骤落千丈,凄动心目。

再续“音尘绝”一句,悲感愈深。

“西风”八字,只写境界,兴衰之感都寓其中。

其气魄之雄伟,实冠今古。

北宋李之仪曾和此词。

唐宋词简释》 唐圭璋之深,如注如诉;后二句写无可奈何,入室垂帘,隔窗望月,愈衬孤寂。

无独乎?无怨乎?诗不正面涂抹,却从反面点妆,字少而情多,委婉而入微,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出处:古诗词鉴赏 【赏析二】 这首《忆秦娥》词,气势雄浑,意境高远。

上片写春天的清晨,女主人公在秦楼上闻箫声悲咽而一觉醒来,望明月而怀远,见垂柳而忆别;下片写秋天的黄昏,女主人公登临乐游原(今西安市东南),睹景物而伤怀,感时序而惊变。

这说明她自春徂秋,朝朝暮暮,无时无刻不在相思。

在同一首作品中,允许时间、空间如此不断流动和暗里转换,正式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特征之一。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由箫声、秦娥、秦楼等兴象,很容易使读者联想到《列仙传》上的箫史和弄玉的幸福爱情,从而勾起一种历史的悠远感,与现实的悲咽、凄清景象形成强烈的对比。

秦娥在惊醒之后,听到悲咽的箫声若断若续,看到凄清的月色若明若幽,此时又该有多少思绪自心潮中涌出!按词律规定"秦楼月"三字的重叠,正适合表现着思潮起伏的需要,并为衔接"年年柳色,灞桥(一作陵)伤别"另一意境充当津梁。

既然说"年年……伤别",则知所怀之人已离去多载。

因此哪怕是灞桥(陵)柳色年年依旧,而秦楼上的女主人公却是相思愈陷愈深了啊! 下片场景陡转:"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重九日登高,佳节倍思亲。

但女主人公见咸阳古道上车马稀落,音信杳无,引领西望,能不慨然?"音尘绝"三字再一重叠,更加倍地强调出她心头悲哀的沉重。

末尾两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王国维说它把登高者的意兴写绝了。

"遂关千古登临之口"(《人间诗话》),使别人再也写不过他。

刘熙载甚至认为它"足抵少陵(杜甫)《秋兴》八首"(《艺概》卷四)。

它好在哪里?我以为它好在能勾勒出一个诗的境界,从中让读者领略到无限伤乱的心情。

试想:在西风、落日的映衬下,汉王朝陵墓、宫阙凄冷荒凉的景色,不正象征着它的衰危么? 此词意境,上半阙柔和,下半阙雄浑。

词人融柔美和壮美于一体,在凄清、悲凉的典型氛围中,多方面地展示出抒情女主人公的多情性格。

词中所描绘的景物,显然都是遥想之词。

但它能使读者亲临其境,恍如置身于秦楼或乐游原上,在月色笼罩或西风吹拂中触起离愁;并通过举目河山之异,深寓故国兴亡之感。

在秦娥的形象里,凝聚着词人李白的独特感情。

如何对古诗词赏析

巴郡守诗【汉】无名氏狗吠何喧喧:家里无钱粮?让我只有憔悴心伤。

《刺巴郡守诗》是汉桓帝时巴郡人民因为苦于重赋所写的一首讥刺太守的诗。

该诗采用白描的手法,没有华丽的词藻,点面结合,他是郡府来的官吏,命令我把应纳的钱快快缴上,深刻地反映了巴郡守横征暴敛的凶残和劳动人民的贫困及怨愤。

我没有办法,实在无法可想。

想一想只好去邻家借贷,府记欲得钱,邻人言已匮,以事实说话,家中无可为。

我不断乞求。

钱钱钱呀,怎么如此难得。

语穷乞请期,反而逼迫的更加凶狂,但钱粮终无所获:他自己也是一贫如洗,令我独憔悴,能否宽限几日?怎想官吏发怒。

钱钱何难得,谁想邻家告诉我,吏怒反见尤,只好转身回到家中,东寻西觅。

旋步顾家中。

白话译文门外的狗叫声为什么大而杂?原来是有官吏急凶凶来到了我家门。

我不敢怠慢,急忙披衣出门应酬官吏。

思往从邻贷。

披衣出门应,有吏来在门...

20篇古诗词赏析

静夜思唐代: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

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

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

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

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

“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

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

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送方外上人 / 送上人唐代:刘长卿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赏析:诗人送僧人归山,两个人的关系亲密吗?言语间颇有调侃的味道,充满了惜别与挽留之情。

这首诗风趣诙谐,意蕴深厚,妙趣横生。

这是一首送行诗。

诗中的上人,即以野鹤喻灵澈,恰合其身份。

后二句含有讥讽灵澈入山不深的意味,劝其不必到沃洲山去凑热闹,那地方已为时人所熟知,应另寻福地。

江雪唐代: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

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

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

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

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

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

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

语文古诗词怎样赏析有什么简单的方法

先构思后再落笔、五言、七言。

条理清晰;有时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诗词文体知识。

虽然鉴赏的文字较作文少很多。

逻辑合理,按表达方式;按语言、承、其次等标志明显的样式,往往会得到条理清晰的评价,但是考生也一定要遵循“意在笔先”的原则,可分为四言。

首先,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流变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的脉络,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写出的鉴赏文字缺乏逻辑性、条理性,表达不出自己的想法,成为思想表达的瓶颈。

从阅卷效果来看,阅卷教师也往往喜欢那些卷面清爽、表述严密。

四、强化书面表达 :经过一定的鉴赏训练之后,学生对于一首诗歌、咏物诗,一旦述诸语言,学生的思维却往往大扣、运用鉴赏知识 ,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

有时介绍写作背景、诗的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文体知识: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

鉴赏古诗,阅卷教师自然心情愉快,考生在无形中得到了一个较好的印象分。

表述严密,指的是在行文中注意表述的严密性,无论是前后的照应! 可以这样说,做到了“三要”,诗歌鉴赏就成功了一半,韩愈在《进学解》中也写道:“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

由此可见、杂言等,往往会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感悟。

但是、边塞诗、四或者首先;其次,还应对诗词的格律知识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一,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按内容,大量诵读、反复吟咏是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三、秦观的婉约词,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的”诗中有画“等等。

注意到这一点,还是起:1、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杜甫的《春夜喜雨》等等。

其次要注意作者,一般考试出题选取诗文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诗作,书面表达的训练要求就是卷面清爽、条理清晰、逻辑合理的答卷。

因此。

再次要注意注释,注释虽短短一二句,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二、生动的形象性、强烈的抒情性,就有可能盲目而被动、近体诗、词牌、曲牌等知识。

再次、合等环节都能有所注意,不能顾此失彼,采用一、咏史诗等。

三、灵活运用答题技巧 :学生在回答主观鉴赏题时要重视“三注意”: 首先要注意题目,有些题目本身就具提示性:象杨炯的《从军行》、李白的《越中览古》《送孟浩然之广陵》。

读之同时,还需展开想象,诗的韵味、诗的意境: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咏怀诗、鲜明的音乐性。

2、诗歌内容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作者就把我们的精神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二、积累,是结构方面的要求。

一般来说、转,更不能前后矛盾,我们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怎样提高鉴赏水平、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避免涂涂抹抹。

卷面清爽,诸如用韵、对仗、反复诵读、激发想象,指的是即便见解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高论,也应当能够自圆其说。

以上主要从诗歌的内容、形式以及答题技巧几方面,对诗歌鉴赏进行了粗略的谈论。

相信只要对诗歌饶有兴趣,又掌握一定的规律方法、逻辑合理。

卷面清爽的要求不必细说。

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

所以,例如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柳永,还要充分把握诗词特点:高度的概括性。

想象是引发情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这样

古诗大全 要有赏析的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赏析: 李白怀才见弃,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

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所以在他的诗篇中多歌颂太阳和咏月之作。

太阳是自然界中光明绚丽的形象,明月是清澈纯洁的象征。

尤其是明月,清新、明丽、宁静、温柔,因而诗人和它相亲相近。

在这首诗中,诗人还进一步把明月引为知己,对月抒怀。

诗篇突然而起,直抒胸臆,表达一种孤独寂寥的思想感情。

这种孤寂之情无法驱遣,于是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生动的描写,把明月作为知音,相邀对饮。

同时还异想天地把自己的身影,也看作有情有知的同类,邀其共酌。

表面上有明月相伴,身影相随,好象并不是独酌,但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这就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感,正如孙洙所说:“题本独酌,诗偏幻出三人。

月影伴说,反复推勘,愈形其独。

”(《唐诗三百首》卷一)因为世少相知,诗人不得不以明月、身影为伴,向月而高歌,对影而起舞以排遣自己深沉的郁闷。

结联进而要和明月、身影永远结成忘情好友,将来在邈远的碧空中相见遨游。

这表现了诗人对污浊现实的强烈不满,在孤独中向往自由和光明。

这首五言古诗,构思新颖,想象奇妙,情致深婉,是李白抒情诗中别具神韵的佳作。

子夜吴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赏析: 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他的创作实践中,十分注意向汉魏六朝的民歌学习,从中获得丰富的养料,充实和发展自己的创作,这首《子夜吴歌》就是诗人向民歌学习而又有所创造的例证。

《子夜吴歌》是六朝时南方著名的情歌,多写少女热烈深挚地忆念情人的思想感情,表现非常真诚缠绵,李白正是掌握住了这种表达感情的特点,在本诗中成功地描写了闺中思妇那种难以驱遣的愁思。

“长安”两句写景,为抒情创造环境气氛。

皎洁的月光照射着长安城,出现一片银白色的世界,这时随着飒飒秋风,传来此伏彼起的捣衣声。

捣衣含蕴着思妇对征人的诚挚情意。

“秋风”两句承上而正面抒情。

思妇的深沉无尽的情思,阵阵秋风不仅吹拂不掉,反而勾起她对远方丈夫的忆念,更增加她的愁怀。

“不尽”既是秋风阵阵,也是情思的悠长不断。

这不断的情思又总是飞向远方,是那样执着,一往情深。

最后两句思妇直接倾诉自己的愿望,希望丈夫早日安定边疆,返回家园和亲人团聚,过和平安定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劳动妇女的同情。

这首民歌气味很浓的乐府诗,朴素自然,流丽婉转,真切感人。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赏析: 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中,曾说自己早年东游扬州,不到一年光景,“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可见李白是一位轻财重义,交游极广的诗人。

这次,当他即将离开金陵,前往扬州时,朋友相送,在饯别的酒度上,李白写了这首诗,作为临别纪念。

这些来相送的“金陵子弟”,不过是些年轻的朋友,彼此虽意气相投,但在政治理想上未必一致,因此这首诗就很不好写。

说多了虚词,没有实际内容,只能流于浅薄、空泛。

然而朋友相处,一旦分离,总是令人留恋的。

现在如此写来,恰到好处,它真诚地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重。

诗的开头两句,就写得很欢畅、豪爽,形象生动,意境丰美。

暮春三月,杨花飞舞,金陵酒肆,吴姬劝尝。

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无论是“欲行”还是“不行”的人,都是兴奋的、愉快的。

所以接下去的两句,用叙述的语言,简洁、明了地总写一笔惜别的热烈场面。

这符合青年人的性格特点,也表明了朋友之间的美好情意。

于是最后两句,以设问方式,用眼前景物,十分贴切而自然地抒发了这离情别意的深切: 请朋友们不妨问一问啊, 向东奔流而去的滔滔江水, 我们惜别的情意和它相比, 究竟是谁短啊又谁长? 如此作结,不仅形象生动,巧思巧妙,而且情真意切,余韵悠然。

全诗语言清新流利,具有质朴的民歌风味,是李白诗中的名篇。

谢榛说:“太白《金陵留别》诗:‘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妙在结语。

”(《四溟诗话》)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赏析: 《行路难》共三首,是李白天宝三年(744)因遭谗毁而离开长安时作的。

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李白在这首诗中,以满腔的悲愤,深深的感叹着世路的艰难,从而抒发了他久久郁积于心的痛苦和忧伤。

一向嗜酒成癖的诗人,面对这“金樽清酒”,竟然喝不进了,“玉盘珍羞”,也咽不下了,拔剑四顾,心意茫然。

虽然壮志犹在,但是啊,欲渡黄河,冰已塞川;将登太行,雪又满山。

人生世路,竟是这样难以逾越的艰难险阻。

道路纵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