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别人的,仅供参考:七歌之二(悼母) 吴嘉纪尝见里人称母寿,抆泪即思我慈母。
慈母谢世值饥年,棺衾草草何曾厚!我昔抱疴母在时,千里就医不相离。
谓儿形容一何瘦?涕洟落入手中糜。
只今灾荒生计拙,茅檐卧病对风雪。
昔日食中母泪多,今日病里晨炊绝。
呜呼!二歌兮歌辛酸,孤身无倚海天宽。
七歌之二(悼母) 郑燮我生三岁我母无,叮咛难割襁中孤。
登床索乳抱母卧,不知母殁还相呼。
儿昔夜啼啼不已,阿母扶病随啼起。
婉转噢抚儿熟眠,灯昏母咳寒窗里。
呜呼!二歌兮夜欲半,鸦栖不稳庭槐断。
...
思念亡母的诗词语句1. 母亲节又到了,虽然母亲离开我已38年,但每当这一天到来之际她老人家的音容举止仍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仿佛在昨日。
2. 妈妈,那一年你突然离去让我心力交瘁悲痛的我,只能每夜走进梦里去扑捉你的颜容寻觅你的踪影。
3.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4. 看着母亲,我愣住了,灯光下映出了母亲瘦弱的身影,那佝偻的脊背,是为我弯的,那疲惫的神情,是为我留下的,还有那一双龟裂的手,也是为了我的生活而操劳的,泪水充满了我的眼眶,在瑟瑟的秋风中,我呆住了,站了很久很久。
5. 母亲辛辛苦苦操劳了一辈子,好容易盼着我们几个儿女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了,她却没有好好享受天伦之乐就匆匆走了。
母亲虽是一个平凡的农村女人,但她对我们浓浓的爱将伴随着我们一生一世。
6. 母亲的眼神里透出一种无比幸福的光芒。
这幸福,是一种为使儿女免受苦难的幸福,是要把母亲的乳汁血和爱全部灌到儿女身上的幸福。
7. 母亲是一个勤劳贤惠能干的农村妇女,一辈子任劳任怨,勤俭节约。
母亲只上过一年半学堂,可她知书达理,能识很多字,一般的小说她都能看懂,年轻时候能歌善舞还当过幼儿园的老师。
母亲心灵手巧,自学成才,会量体裁衣,会绣花做鞋,厨艺也非同一般,大家族里谁家请客都要请她去做厨师,她做的饭菜真的是那个香啊。
8.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
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9. 在这样的时节里,我除了怀念母亲,还能去体会些什么?在这样的怀念里,我除了伤感,还能倾诉些什么?在这伤感的时节里,我除了倾诉,也只有倾诉了。
10. 母亲已经走了,留给我深切的怀念,怀念那永远的眼神。
11.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12. 母亲走后的这两年多,我常常梦见她,虽然我以前从不迷信,但只要我梦到母亲了,便一定叫上妹妹一起去给母亲烧纸钱,希望她在另一个世界能过得很好,也希望她能保佑我们子女一辈子平平安安,保佑我父亲身体健康。
13. 那天夜晚,我几乎整夜没有入睡。
母亲的眼神在夜色里闪亮。
我感到母亲的眼睛一直注视着我。
我思绪翻腾,想世事,想未来,想人生,想得许多许多。
14. 看着母亲的照片,有时会想,青春真的易于流逝,倏忽之间,岁月让容颜老去,如草荣草枯,已是一秋。
15. 我瞪大了眼睛看着黑暗,一直看到只觉得自己的眼睛在发亮。
眼前飞动着梦的碎片,但当我想到把这些梦的碎片捉起来凑成一个整个的时候,连碎片也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眼前剩下的就只有母亲依稀的面影……16. 我手头有张母亲年轻时的照片,大约是二十岁左右拍的,穿着一件有细碎花案的布衣,面颊丰润,明眸皓齿,灿若晨星,一头乌发瀑布一样流泻在胸前。
母亲年轻时保留下来的照片很少,基本上毁于文革,这张是后来从亲人那里索回的。
17. 人的一生没有留下对母亲的深刻印象,是难以想象的。
一个人的成长没有受到母亲的深深影响,也是难以想象的。
母亲讲的一则故事,母亲的一个肢体语言,可以让人终身难忘。
母亲的一句话,会终身铭记而受用终身。
18. 在如潮涌动的哀思中,时常想起慈母在我身边最后的一段时光,真的很开心,很欣慰!仿佛上天眷顾我,一生倔强孤傲的母亲,竟然会离开熟住的老宅,搬来与我作伴!我一时兴奋莫名,简直太有成就感了!19. 我从小在她老人家呵护下长大,是在她老人家有力臂膀支撑下才自立成人。
为了子女、为了家庭老人家默默地,耗尽了岁月,熬尽了人生,直到满头白发都是在为着子女鞠躬尽瘁。
她的一生是劳作的一生,是辛苦的一生。
直到生命尽头。
20.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后来母亲去世时,又因我根本意想不到和本人又无力改变的原因,使我没能见到我可怜的母亲,这是我一生最大的痛。
不能为两位老人尽到人子之孝是我一生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21. 母亲走了,我心中充满了遗憾和痛楚,我有天塌地陷的绝望,有四顾茫然的张皇,有无处容身的凄凉。
22. 送走去世的妈妈的那几天似乎带走了我所有的精力。
整整一个周,我不能够开口说话,一是因为声音嘶哑无法说话,二是因为我担心泪总是会比话先流下来。
23. 守孝不知红日落,思亲常望白云飞。
24. 妈妈去了的这段日子,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苏轼的那句诗句“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妈妈,当你离去的那一瞬间,你是否一缕香魂飞回了魂牵梦想的故里?是否了却了你现实中未了的心愿?25. 我想念母亲,想起了小时候母亲为我和妹妹过生日的慈母情怀,想起了母亲为父亲在田间擦汗时的温柔体贴;记起母亲淋着倾盆大雨踏着泥泞的土路接妹妹回家的情景,记起母亲在零下三十度的严寒中走街串巷叫卖时冻的瑟瑟发抖的身影……26. 母亲,走了。
她很平凡,很善良,很慈爱,很无私,很温柔,很体贴。
夜里我又梦到了母亲,梦到妹妹拿着一束康乃馨向母亲怀里扑去……27. 风卷愁云冷雨微,仙游老母几时归。
28. 探母而今唯梦里,念慈每日赖魂牵。
29. 黄泉那角思儿切,今又慈颜到梦中。
30. 每见家山娘踏处,殷殷泪水涌滂沱。
31. 尝见里人称母寿,抆泪即思我慈母。
32. 爱子心无尽,归家...
求关于思念以过世母亲的现代诗词或歌词应见陇头梅,沈家园里最伤情,何日复归来,竟无语凝噎。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恐伤慈母意?共谁争岁月。
一枝折得,传闻至此回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滴空阶。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
路近城南己怕行,他生缘会更难期。
我行殊未已,沈园柳老不吹绵,赢得鬓边丝。
明朝望乡处,林昏瘴不开。
欲挂坟前剑,重听膝上琴。
执手相看泪眼。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装素服,执手哽咽,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阴月南飞雁,归来何太迟。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同穴窅冥何所望,语多不复能记。
纪叟黄泉里、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稚子牵衣问。
梦断香消四十年,还应酿老春。
念去去,暗向枕边流。
江静潮初落,天明又复收。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一夜思亲泪、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中秋节思念已故妈妈的诗词月圆人未归,泪落几回回。
入梦欢同享,醒来情自悲。
春光徐渐远,秋夕正当垂。
动问南飞雁,家书寄给谁?中秋,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东亚诸国中的传统文化节日,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农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有赏月、吃月饼的风俗。
思念亲人的古诗:1、《绝句》唐·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2、《归家》唐·杜牧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3、《乡思》宋·李觏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4、《京师得家书》明·袁凯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5、《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唐·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参考资料第一文库网:http://www.wenku1.com/news/8CA6ADA92FF395AB.html...
思念已故母亲的现代诗歌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滴空阶,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阴月南飞雁,何日复归来。
明朝望乡处。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
路近城南己怕行,赢得鬓边丝,他生缘会更难期。
江静潮初落?共谁争岁月,还应酿老春,传闻至此回。
欲挂坟前剑,重听膝上琴。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应见陇头梅,归来何太迟、寒更雨歇,葬花天气,暗向枕边流,天明又复收,沈园柳老不吹绵。
梦断香消四十年、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稚子牵衣问,林昏瘴不开,语多不复能记。
纪叟黄泉里。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同穴窅冥何所望。
我行殊未已。
一枝折得。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恐伤慈母意。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一夜思亲泪,沈家园里最伤情。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装素服,执手哽咽...
表达对亡人思念的诗词悼亡诗词还是比较喜欢容若的这首《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这是一首悼念亡妻的诗作。
上阕是纳兰性德此时此地的孤独,下阕是纳兰性德和妻子在曾经的短短三年之中那一些短暂而无边的欢乐。
“谁念西风独自凉?”这句反问的答案尽在不言之中,混合了期待与失望的矛盾情绪。
值此秋深之际,若在往日, 妻子卢氏便会催促诗人添衣加裳,以免着凉。
但今年此时,妻子卢氏已长眠黄土,阴阳两隔,天壤之别,她再也不能来为作者铺床叠被,问寒问暖了。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开篇“西风”便已奠定了整首诗词哀伤的基调。
“西风”“黄叶”“疏窗”“残阳”,想念往事的词人立在傍晚的斜阳之下,悲凉的景物衬托着词人的悲凉的回忆。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而下阕,词人生动的描述了此前妻子在世和自己的一些趣味往事。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前一句写的是词人喝醉酒,妻子在一旁无微不至的关怀。
而后一句则是描写词人和妻子在游戏玩耍,“赌书泼茶”,两人互相指出某句出在某书某页某行,谁说得准就举杯饮茶为乐,以至乐得茶泼了地,满室洋溢着茶香。
由此可见,词人和其妻子的爱情可谓至诚至信。
末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些事情在当时只是一些微小平常的事,可在词人妻子离世后,就变得如此怀念、悲伤。
容若是一个痴情的人,明知无可挽回,便把哀思与无奈化为最后一句。
...
苏轼思念亲人的诗句双调,九十五字。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离别 这个人生憾事就从友爱的感情中得到了补偿。
人生不求长聚: 熙宁九年(1076),同样起着潜在而深该的影响。
末了三句设想亡妻长眠于地下的孤独与哀伤,实际上两心相通,生者对死者的思念更是惓惓不已, 卷舒自如。
” ⑤司马光《温公诗话》记石曼卿诗,特地请求北徙。
到了密州还是无缘相会。
“咫尺天不相见,实与千里同,人生无离别,谁知恩 爱重”(颍州初别子由),但苏轼认为,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 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无须伤感,平淡无奇,然而淡而弥永,正梳妆”,犹如结缡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起得奇逸。
唐人称李白为“谪仙”,因苏辙在济南掌书记。
苏辙字子由,何似在人间,似淡而实美”的艺术风格。
下片怀人。
人生并非没有憾事。
苏轼兄弟情谊甚笃。
他与苏辙熙宁四年(1071)颍州分别后 已有六年不见了。
苏轼原任杭州通判,也攒眉千度”(柳永)的爱情浓烈的词句,再来读苏轼此词,可以感受到它们写出不同人生阶段的情感类型词·江城子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两方面同时吸 引着他。
相比之下:“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 苏轼十九岁与同郡王弗结婚:“月如无恨月长圆。
” ⑦婵娟:月色美好,幻想和现实,表现 了苏轼热爱生活、情怀旷达的一面。
词中境界高洁。
【注释】。
“不思量”极似无情,“自难亡”则死生契阔而不尝一日去怀。
这种感情深深地埋在心底,怎么也难以消除。
读惯了词中常见的那种“一日不思量!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并 出以潇洒之笔,一片神行,嗣后出蜀入仕,夫妻琴瑟调和,热恋人世,觉得有兄弟亲朋的人间生活 来得温暖亲切。
月下起舞,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千里共婵娟,然而容易消退。
后者是进入中年后一起担受着一生忧患的正常的夫妻感情,它象日常生活一样,他还是立足现实,短松冈。
前者是青年时代的感情,热烈浪漫,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甘苦与共。
十年后王弗亡故,归葬于家乡的祖莹,平韵。
②丙辰,即这次梦中的夫妻相会,清楚地打上了生死之别的烙樱梦中的王弗“小轩窗。
生者与死者虽然幽明永隔。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1]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光影清绝的人生境界胜似月地云阶, 不假雕琢, 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因而起 “乘风归去”之想。
但天上和人间? 我今停杯一问之。
” ④牛僧孺《周秦行纪》。
终于以理遣情,从共同赏月中互致慰籍。
【注释】: ①大曲《水调歌》的首段,故曰“歌头”,说理通达,情味深厚,两心相照,明月 与共,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境界。
这首词上片执着人生,下片善处人生,久而弥笃。
苏轼本来欣赏“外枯而中膏,惟有泪千行”,似乎在倾诉生离死别后的无限哀痛。
生活的磨难,对于无意识的梦境:“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 是何年。
③李白《把酒问天》:“青天有月来几时。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
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一次梦见王弗后写的,距王弗之卒又是十年了。
但是十年来的人世变故尤其是心理上的创伤在双方都很显然。
苏轼由于宦海浮沉,南北奔走,感情的纽带却结而不解,始终存在,苏轼自已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悲 欢离合即为其一,也是“相顾无言,自具雅量高致。
开 头四句接连问月问年,一似屈原《天问》。
“不思量,自难忘”两句、广寒清虚的天 上宫阙。
虽在尘凡而胸次超旷,一片光明,惟有泪千行。
此词还有一个值得注意之处,这首词表达的感情就是如此,因此才能生死不渝,“尘满面,鬓如霜”,出世和入世。
相顾无言。
词·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看来平常,却出自肺腑,十分诚挚。
【品评】 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正梳妆,心情十分苍老。
王弗见了苏轼: [1]孟启《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鬓如霜 展开
怀念母亲诗词怀念母亲 我很少去阅读关于母亲的文章,因为每一瞥都是对我心灵深处的阵阵刺痛。
多少次想将对母亲记忆的碎片整理出《关于母亲的一生》。
但每每只开了个头,那无以言表的伤感和思念都令我不能提笔。
母亲生于三九年,是一个连长工在内有二百多口人的大家庭。
母亲两岁前可能是最幸福的。
但生性花心的外祖父将花柳病带回来传染给了外祖母,外祖母被活活的烂死了(是姨外祖母告诉我的)。
三岁的母亲没有多久就成了一个嫁不出去刁蛮的丑小姐的继女,从此,她那在那个家庭中小姐的身份也就贬了值,论为了丫头的命运。
母亲包揽了继母全部的家务,带大了四个异母兄妹,都是大姑娘了的她,连一条象样的裤子都没有。
但母亲劳作之余却跟着身为私塾先生的外祖父学完了相当于国高的大部分课程。
母亲常和我叨咕:“那时,要有十元钱,便可以换一种命运了”。
然而,拥有十元钱是永远都不能实现的,她的继母觉得她还有存在的价值。
于是和外祖父商量后,以门当户对为借口将母亲嫁给了当时富极一时的一个大地主的四儿子,也就是我的父亲。
父亲曾是外祖父的得意门徒之一,高傲、自负的父亲也曾为这一包办的婚姻抗争了三年,做为一个克山萌芽乡师毕业的才子,怎么能瞧得起只会洗衣、做饭的母亲?母亲默默的承受着。
她无可选择…… 十七岁的母亲出嫁了,可婚姻并没有给她的生活带来转机。
我的祖母给她的第一道题目是要在短期内(具体时间我无从考证了),做好自己房里大大小小人口的十八双鞋,做好的鞋子缝口的白花旗要和没有被拿过一样。
母亲红肿着眼睛日夜赶制,终于如期将十八双鞋按时交了卷。
那十八双鞋放在十八只碟子里,引来各房妯娌的啧啧称赞,但母亲的身价却没有增高,接下来的日子,独守空房的母亲被称为不下蛋的母鸡,她的继母更骂她无能了。
母亲在二十岁时生下了一个男孩---我的哥哥,哥哥的出世给母亲带来了一线光明,父亲渐渐有了笑意。
那时候,母亲已跟父亲另立了门户过日子。
虽然母亲没有财权,又常常遭到有工作不如意的父亲的打骂,但母亲始终是平和的。
后来父亲的单位以言语过激,将脾气暴躁的父亲打成了右派(据说还是戴帽的)。
大会小会的批斗,父亲实在熬不过,在一个月郎星稀的夜晚,带着母亲和儿子逃离了那个噩梦般的地方,来到了异乡,也就是我和姐姐出生的地方。
等有我的时候,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已经预演了一年。
父亲和识文断字的母亲当然是被批斗的对象。
听父亲说,母亲几度想自杀,她是右派的妻子也就罢了,但实在担当不起国民党、伪满警察的女儿的罪名。
是嗷嗷待哺的三个儿女留住了她,她无法割舍对子女的爱。
她善良到用自己的乳汁去救一个抢不到奶的小猪,结果将乳腺挤发了炎,险些送了命不说,使刚会坐着的八个月的我,只能眼巴巴的盼着母亲往自己的嘴里抹糊糊。
我五岁左右的时候,父亲因过度压抑又长期遭受迫害,积劳成疾住进了肇东结核医院,家里也因父亲的病。
变卖了所有的家底而一贫如洗了。
父亲做过三次全蒙大手术,他的腰部左右刀口各逢了十三针,前后只有一点皮肉相连。
母亲无钱买血,便将自己的血输给了父亲,我曾亲眼见过那个装血的葡萄糖瓶子。
母亲输血后没有营养补充,又要照顾父亲和我,她还惦记扔在家里的一双儿女,吃不好,睡不香。
以至后来母亲常常胸口痛,每次痛起来,都要我们用拳头使劲砸她的后背。
母亲是家里的唯一劳动力,她无论如何不肯让哥哥、姐姐辍学。
出院的父亲,异常虚弱,只能躺着或慢慢行走,是不能蹲下的。
所有的担子都由母亲一人来扛。
她去挑水,路滑摔倒了,流产了我的弟弟。
超负荷的劳作,使本来瓜熟蒂落的妹妹死在她的腹中,母亲很悲伤。
但我给母亲和家庭带来的快乐,冲淡了这一切。
母亲因我的的存在,忘却了许多烦恼和忧愁。
为了生存,家里决定养猪,七虚岁的我就能一个人看家,喂猪。
记忆最深的是:父亲花了六元五角钱买了一头浑身长癞的才十三斤半的小猪。
母亲认为它养不活,但不敢抗议父亲。
那头小猪后来竟成了我的玩伴。
母亲出工的时候,将猪食放在锅里,猪饿的时候,我就喂它点。
余下的时间,我就用苞米瓤给它挠痒痒。
我们一同坐在窗底晒太阳。
冬季的时候,为了还父亲治病欠下的外债,卖猪的那一天,我站在房后大哭了一场。
母亲答应我,用卖猪的钱给我买件一元八角的衬衫。
但最终没有买,因为六年后,我们才还清所有的债务。
后来,母亲每每提及此时,都要伤心的落泪,说亏待她的“老女儿”了。
七八年恢复高考,母亲动员已毕业四年的哥哥考取了民办教师,又劝说父亲回老家去找工职。
这时的我,已经是个小学生了,母亲对我的成绩相当满意,一如百灵鸟的我调和着父亲和母亲的矛盾。
我亲眼目睹过父亲打母亲:一次是将倒在地上的母亲硬拉着头发扯进了屋,另一次是是用抹墙的泥板子把母亲的后背砍了个血口子。
有了这两次深深的印痕,每当父母再吵架时,我绝对不拉母亲,而是攥着父亲的手,或抱着父亲的大腿。
这样母亲就不会挨到打了。
那时哥哥和姐姐虽然比我大许多,他们是不敢那样做的,因为那样父亲会连他们一起打。
也正因为如此,母亲对我倍加痛爱...
怀念妈妈去世的词语语句,诗句行吗?语句:您静静的离去,留下无尽思念;您慈祥的目光,片刻未曾远离;岁月流逝千年,亲情经久不变。
您谦和的一生,树起不朽丰碑;您憩息的归宿,我守望的福地;挫折中的回眸,母爱力量之源。
诗句:慈母爱子,非为报也。
〖汉〗刘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
《劝孝歌》 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
《劝孝歌》 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
《劝孝歌》 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
《劝孝歌》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
《劝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
《劝孝歌》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唐〗韩愈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三字经》 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
字严 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
字严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
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郑振铎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
《格言对联》 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
〖唐〗韩愈 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唐〗王建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
《格言联璧》 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
《格言联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
《诗经》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 妇不顺也。
〖南北朝〗颜之推 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宋〗吕公著 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格言联璧》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费孝通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韩愈《谁氏子》选望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