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酒文化诗词 汾酒的历史文化

汾酒文化诗词

与汾酒有关的诗词

草长莺飞春已暮,我来仍是雨纷纷. 逢人便说杏花村,汾酒名牌天下闻; 杏花村里酒如泉,解放以来别有天; 白玉含香甜蜜蜜,红霞成阵软绵绵; 特卫樽祖传千里,缔结盟书定万年; 相共举杯酹汾水,腾为霖雨润村田 。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汾酒的历史和文化。

,因产于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汾酒是清香型白酒的典型,是由几千年的传统工艺深化而成的好酒。

它的生产工艺流程可以说明这一点。

汾酒酿造,历来选用优质高粱为原料,以当地优良古井水和地下水为酿造用水。

以大麦、豌豆为制曲原料,接种天然微生物群落,制成青茬曲,中温曲,红心曲,分别制曲。

在酒水网也有关汾酒的相关介绍,如果要更加了解汾酒的文化,混合使用。

成品曲有典型的清香和曲香,故得名;老白汾酒&quot。

汾酒主要的是杏花村汾酒,杏花村汾酒也称&quot...

汾酒的来历?

汾酒 【汾酒】是我国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工艺精湛,源远流长,素以入口绵、落口甜、饮后余香、回味悠长特色而著称,在国内外消费者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

历史上,汾酒曾经过了三次辉煌: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汾酒作为宫廷御酒受到北齐武成帝的极力推崇,被载入廿四史,使汾酒一举成名;晚唐时期,大诗人杜牧一首《清明》诗吟出千古绝唱:“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是汾酒的二次成名;1915年,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甲等金质大奖章,为国争光,成为中国酿酒行业的佼佼者。

一、杏花村汾酒文化是中华民族千年酒文化的代表从考古发掘文物证实,山西杏花村汾酒酿酒史可上溯到4000多年前的史前期的龙山文化时期。

据可靠的中国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的《北齐书》载:公元561元北齐皇帝武成帝高湛劝侄儿河南康舒王孝瑜:“吾饮汾清两杯,劝汝于邺酌两杯,其亲爱如此。

”可见在距今1500前的南北朝时候,“杏花村”汾酒早已成为宫廷御酒,应该说:“北齐宫廷酒,今日杏花村”。

这是杏花村汾酒可靠的第一次成名,汾酒史上的第一座丰碑,应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北周文学家庚信亦有“三春竹叶青,一曲鹍鸡弦”的名句赞誉竹叶青酒。

梁简文帝肖纲有:“兰羞荐俎,竹酒澄芳”的诗句称赞竹叶青酒。

唐代与清代更是“杏花村”汾酒酿酒史上两个鼎盛时期,到唐朝杏花村酿酒作坊达70多家,出现了“长街恰副登瀛处,处处街头揭翠帘”的盛况。

杜甫也到此畅饮,李白前来“醉校古碑”写下:“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的诗句。

唐代以前的酒是“浊酒”,“杏花村”汾酒于唐代在北齐汾清酒的基础上酿出了中国酿酒史上第一家“蒸馏白酒”成为“汾洲贡酒”,今天应该说“唐时宫廷酒,今日杏花村”。

到了清代,杏花村的汾酒作坊多达200多家。

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春天途经汾阳寻踪唐代功臣郭子仪故居的那首“春天的歌”《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后来,杏花村已成为美酒产地的代名词。

诗以酒传名,人们以杏花村汾酒之名记住了《清明》诗,酒以诗飘香,人们以《清明》诗闻到了汾酒飘香。

杜牧对杏花村汾酒的赞歌成了汾酒魂,更是杏花村汾酒在中外历史上家喻户晓、脍灸人口、名扬天下的第二次成名,汾酒史上的第二座丰碑,她是中华民族古老酒文化的奇葩,中国酒文化的摇篮,名符其实的“千年佳酿”。

新中国成立后,具有悠久历史的杏花村汾酒,在全国白酒行业率先建立了“酒史博物馆”,记者参观了陈列于馆内的近1200件列代文物、酒器,上至夏、商、周朝年代,下至民国时期和解放后的考古文物及历史文化资料……1988年10月,首届中国酒文化节在著名古都西安举行,12月15日,杏花村汾酒厂在300余个厂家的激烈竞争中又获殊荣,首届中国酒文化节艺术委员会的负责人将一顶金光灿灿的最高荣誉奖“王冠奖”授予杏花村汾酒厂。

“独占鳌头”、“千古酒王”、“中华酒王”、“酒中冠冕”的大幅牌匾赫然醒目。

大会指出这是一次中国传统和现代酒文化成功的盛会,杏花村汾酒厂在漫长悠久的历史岁月中经久不衰,不仅重视物质文明建设,本年利税突破两亿元,对国家的贡献在同行业中遥遥领先;而且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增强职工爱祖国、爱企业、爱本职工作的主人翁责任感,做出了显著成绩。

杏花村汾酒厂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动手早,效果大,影响深远,成为全国轻工行业、特别是酿酒行业的排头兵。

近年来,他们连续编写了《杏花村里酒如泉》、《汾酒的传说》、《杏花村酒歌》、《酒家杏花村》和《酒都杏花村》画册。

同时,他们还兴建文化设施、美化企业环境,把工厂办成了酒、诗、书、画的人间乐园,杏花村汾酒厂的进步是全面的、多方位的、立体的,对中国酒文化的贡献是杰出的……不久前,记者又一次瞻仰了“中华酒王”的墨宝,她仍在杏花村汾酒集团的文化广场,左边的碑廊里熠熠生辉,闪闪发光,对照起杏花村汾酒厂“牌楼”上已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史学家郭沫若的题词“酒都杏花村”,举世公认:杏花村汾酒文化是中华民族千年酒文化杰出代表,是中国第一文化名酒,自然顺理成章地奠定了杏花村汾酒“最早国酒”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地位。

二、杏花村汾酒是中华民族“传统酿酒工艺”的杰出代表民国时期1915年杏花村杨德龄老板的“义泉涌”老字号酒作坊(后来的国营杏花村汾酒厂)酿造的“老白汾”酒飘洋过海,在走出国门的中国酒中唯一夺得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的“甲等金质大奖章”,大放异彩于南北美洲,巴拿马赛一鸣惊人,为国人扬眉吐气,成为参赛的中国酒中首先为国争大光,争得国人尊严和自豪的扬名中外的民族品牌,也是杏花村汾酒的第三次成名,汾酒史上的第三座丰碑,从而昭示了杏花村汾酒中华民族第一文化名酒之民族品牌,以传统酿酒工艺酿造的“杏花村”汾酒,夺得了“最早国酒”的荣誉地位,中外称颂。

三、杏花村汾酒的品牌酒风格最独特著名作家、《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梁衡说:“原来我国的名酒有5个香型,即浓、酱、清、米、复合型...

形容酒品质的诗词成语

形容酒的口味,用纯净透明、醇馥幽郁、醇厚、香醇、淡雅、香气浓烈等等太多了。

但是如果不说外行话,尤其是中国白酒,特别讲究各种风味特征,就有很多说法了。

外国的威士忌、白兰地、朗姆酒、伏特加等等烈性烧酒讲究的是清爽,不要求有香味,就像咱们的二锅头、汾酒、老白干差不多。

以白酒的主要香型为例:酱香型 :以贵州茅台酒为代表。

口感风味具有酱香、柔润、细腻、醇厚、回味长久等特点。

清香型:以山西汾酒为代表。

又称汾型。

具有清香、醇甜、柔和等特点。

多用入口绵、落口甜、饮后余香等形容其风味特征。

浓香型(大曲香型):以四川泸州老窖大曲酒为代表。

又称泸型。

口感风味具有芳香、绵甜、甘爽、香味谐调等特点。

多用色清透明,香气浓郁,风味协调,尾净余长,“色清如水晶,香纯如幽兰,入口甘美醇和,回味经久不息”来形容其风味特征。

米香型:以广西桂林三花酒为代表。

口感风味具有蜜香、清雅、绵柔等特点。

凤型:以西凤酒为典型代表。

芝麻香型:以山东景芝白酒为典型代表。

此类酒淡雅香气,焦香突出,入口芳香,以焦香、糊香气味为主,无色、清亮透明;口味比较醇厚,爽口,有类似老白干酒的口味,后味稍有苦味。

豉香型:以广东玉冰烧酒为典型代表。

特型酒:以江西四特酒为典型代表。

富含奇数复合香气,香味谐调,余味悠长。

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唐-杜牧《泊秦淮》2、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北宋-晏殊《浣溪沙》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南宋-陆游《游山西村》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5、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魏晋-曹操《短歌行》6、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北宋-苏轼《水调歌头》8、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清明》9、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翰《凉州曲》10、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1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唐-李白《行路难》1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北宋-范仲淹《渔家傲》13、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4、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北宋-李清照《如梦令》15、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北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16、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17、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北宋-李清照《醉花阴》18、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19、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北宋-苏轼《浣溪沙》20、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1、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北宋-范仲淹《苏幕遮 》22、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唐-王维《汉江临眺》23、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唐-李白《宣州谢朓北楼饯别校书叔云》2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唐-李白《宣州谢朓北楼饯别校书叔云》25、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唐-李白《客中行》26、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北宋-柳永《蝶恋花》27、对酒当歌寻思着,月户星窗,多少旧期约。

北宋-晏几道《醉落魄》28、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唐-李白《月下独酌》 29、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唐-杜甫《登高》30、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北宋-柳永《雨霖铃

杏花村汾酒对联赏析

随着广告业的发展,在商业价值之外,广告语的文化价值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广告语对于诗词的借鉴也因此由浅入深,愈行愈远。

广告语借鉴古典诗词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引用 引用是古代诗词在广告语的运用中最简明直接的方式。

按广告语引用方式的不同,又可将其分为“直接引用”和“断字截句”两种。

“直接引用”是指广告语对古典诗词不作任何修改,照搬过来的做法。

典型的案例有:山西“杏花村”汾酒的广告语“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截字断句”是指广告语换改古典诗词中的个别词汇,以契合本品牌需求的做法。

著名的案例有南昌江铃汽车制造厂改李白名篇《早发白帝城》中“千里江陵一日还”而成的“千里江铃一日还”。

2、修辞 将古典诗词中的修辞手法运用到广告语中来,可以使广告语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历来受到广告创作人员的喜爱。

顶真。

顶真是指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开头,或用前段最末的句子作为后段开头的句子,使邻接的词、短语、句子、段落首尾蝉联。

著名案例有“骆驼”牌电扇的广告语“骆驼进万家,万家欢乐多”;“长城”电扇的广告语“长城电扇,电扇长城”;万家乐电器的广告语“万家乐,乐万家”。

比喻。

是指用某些有些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的修辞手法。

运用比喻的广告语一般旨在突出产品的特殊功能,如德芙巧克力的“牛奶香浓,丝般感受”;阳光热水器的广告语“带给您阳光般的温暖”;香港水星唱片广告公司广告语“自然界的韵律”。

对偶。

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的效果的修辞方式,它可以使广告语读来琅琅上口,给人一种整体感。

例如,某佛寺中茶亭广告语“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尔我;两头是道,吃一盏莫问东西”;“孔府宴酒”的广告语“喝孔府宴酒,做天下文章”;《知音》杂志的广告语“人海茫茫,哪里有知己;刊物如林,何处找知音”。

3、声律 中国诗词与音乐关系亲密,《诗经》中的《雅》、《颂》多系乐词,鼎盛时期的宋词也是依了词牌格式为配乐而写的,在声律上颇有建树,这正符合了广告语琅琅上口的要求。

平仄。

平仄依四声,即平声、上声、去声、入声而言,其基本原则就是要求诗词语言要抑扬高下,轻重变化,具有鲜明的节奏感。

结合拼音,我们将第一声和第二声认作为平声,第三声和第四声认作为仄声。

一句广告语,读起来有珠圆玉润之美,遵守平仄规则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某钟表店广告语为“刻刻催人资警醒,声声劝尔惜光阴”,上句为“仄仄平平平仄仄”,下句为“平平仄仄平平平”;又如航天汽车的广告语“城乡路万千,路路有航天”,上句为“平平仄仄平”,下句为“仄仄仄平平”。

押韵。

押韵在广告语的写作中十分普遍,因为相同的韵脚能使得广告语和谐统一、同气连枝,例如万宝空调的广告语“万宝空调,四季逍遥”,雪碧汽水的广告语“晶晶亮,透心凉”,格力空调的广告语“好空调,格力造”。

更值一提的是“双声叠韵”,在现代汉语中,双声指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叠韵指两个字的韵母相同,具有特殊的形式美和音乐美,李清照的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就是双声叠韵的千古典范。

广告语讲求大方实用,不能以辞害义为声韵所累,所以鲜有双声叠韵的例子,但也不乏如此佳作,例如上文提到的“刻刻催人资警醒,声声劝尔惜光阴”,台湾爱尔法音响公司广告语“寸寸匠心独运,款款纤细传真”,再如著名广告语“滴滴香浓,意犹味尽”,上句中的“香浓”韵尾同为ng,下句中的“意犹”声母同为y。

4、长短句式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按王国维的理解,“词之言长”是词的根本特点,而词长短参差的句式正是决定此艺术特性的最主要原因。

从一字句到十一字句,词的句式组合丰富。

一字句的有《归字谣》中的“归,目断吾庐小翠微”,二字句的如《南乡子》中的“却待短书来破恨,应迟”,三字句的如《相思令》中的“萍满溪,柳绕堤”…… 宋词的这种长短句式不仅对于古典诗词是一巨大的突破,在我看来,它对于广告语的创作也有着极大的启发意义。

在字数上,一句广告词以二十字以内为宜,这样的字数,正可以将一字句至十字句在句式上做一个恰当的排列组合;在声律上,词的句式组合积由词的格律而成,独有的声律美正符合广告语琅琅上口、抑扬顿挫的音乐美的需求;而在形式上,词的长短式打破了目前市场上的广告语的“单句式”与“对称式”,参差不齐的样式,令人耳目一新。

例如一汽轿车MAZDA6的广告语“魅·力·科技”;大众汽车“PASSAT领驭”的广告语“志·在掌握”;中国银行的广告语“止,而后能观”,都在句式上大胆采用了一字句与二字句、三字句、四字句的组合,不但有独特的声韵效果,在形式上也可谓别出心裁。

5、意境 王国维吸收西方美学观念,进一步将词的意境分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写境”和“造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是以不同的观物方式为区分的。

前者是一种“以我观物”的观物方式,存在主观意志与利害关系,如“泪眼问花花不语”;后...

带有传统文化内涵的节日特色广告词

我国是一个人情社会,比较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

在广告语中注入情感元素,容易打动受众。

我国较多广告语富有人情味。

如枝江大曲的广告语:“有朋友,总是会赢”。

大宝化妆品的广告语:“朋友记心间,大宝天天见”。

蒂花之秀的广告语:“蒂花之秀,青春好朋友”。

这些广告语迎合了我国重视友情的文化心理,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因而广为传颂。

与人情社会相关的一种文化心理就是讲究礼节,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喜欢用礼物来表情达意,送礼之风盛行,较多保健品广告表现了这一主题。

如脑白金的广告语:“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中国人的等级观念较强,有些广告语反映了这一观念。

如有些房地产广告语中常用“高尚社区”、“尊贵人家”、“王者气派”等词语,渲染了功成名就、荣华富贵之类的价值观,实质上也暗含了一种贫富等级观念。

再如一抽油烟机的广告语:“没有油烟味,只有女人味”。

广告语暗示着只有女人才做家务活,有性别歧视之嫌,这与国人的文化心理有关。

在表现形式方面,我国的广告语也体现了国人中庸含蓄的民族性格。

中国人崇尚中庸,不追求刺激,在文艺表现形式方面讲究“哀而不伤,乐而不淫”。

西方一些广告语在中国人看来往往离奇而又出格,如法国一香水广告语:“一滴是为了美,两滴是为了情人,三滴就足以招致一次风流韵事”。

这种广告语在浪漫的法国可能很受欢迎,但在中国,难以得到受众的认同,不符合中国人含蓄蕴藉的审美情趣。

从一些国外广告到中国后的变化也能看出中国广告语的文化特色。

一些国外产品的广告到中国后纷纷实行本土化策略,尽力与中国文化融合。

如法国干邑人头马酒,在欧美国家用的广告语是:“干邑艺术,似火浓情”。

到了中国用的广告语则是:“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

语句朴素动人,迎合了国人好吉祥的心理,因而获得了国人的喜爱。

我国本土广告语运用了中国传统的文艺形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心理、审美趣味和艺术形式,我国传统文艺形式有对联、诗歌、成语等,较多广告语采用了这些传统文艺形式。

对联的特点是讲究对仗和平仄格律,对联用之于广告,在我国极为普遍。

古往今来,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广告名联佳句。

如一理发店的广告语:“进店来乌云秀士,出门去白面书生”。

一乐器店广告语:“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

现在,我国也有较多对联形式的广告语,如联通的广告语:“情系中国结,联通四海心”。

浙江杭州旅游区的广告语:“珠联西湖秀色,壁合钱江奇观”。

意尔康的广告语:“漫漫人生路,步步意尔康”。

这些对联式广告语由于运用了对偶的手法,看起来整齐美观,对称均衡,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鲜明,易读易记。

中国人对于音韵和谐的句子情有独钟,押韵的广告语非常多。

押韵是语句的末尾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押韵的广告语富有音乐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和谐悦耳,容易被受众记住。

在我国,押韵的广告语相当多,如中国电视报的的广告语:“中国电视报,生活真需要”。

青岛双星的广告语:“穿上双星鞋,潇洒走世界”。

伊利优酸乳的广告语:“青春滋味,自己体会”。

格力空调的广告语:“好空调,格力造”。

这些广告语由于采用了押韵,迎合了国人喜爱音韵和谐的文化心理,因而在我国广为流传。

中国是个有着诗文传统的国度,广告语运用诗歌形式较多。

有的广告语直接引用诗歌,如杏花村汾酒的广告语:“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康酒的广告语:“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这些广告语借助诗歌的文化内涵,提升了广告语的文化品味,增强了广告语的传播效果。

有的广告语模仿诗歌形式,把受众引入诗情画意的境界,在不知不觉中打动受众。

如一图书馆的广告语:“你轻轻地来,带来宁静;你悄悄地走,带走知识”。

这一广告语把图书馆的内涵巧妙地传达出来,令人顿觉步入神圣的知识殿堂,自觉地保持安静与崇敬的心理,达到较好的说服效果。

广告语运用诗歌的形式,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 De Beers 钻石广告的英语版是“A diamond is forever”,很平淡,到中国译为“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境界顿出,激发了人们对浪漫爱情的向往之情,这也是中国传统文艺与汉字的魅力所在。

成语典故、佳作名句在民间流传极广,广告语运用成语典故、佳作名句,可以把人们对成语典故、佳作名句的熟悉感延伸到广告所宣传的产品上。

如丰田汽车在中国的广告语:“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该广告语由于活用了喜闻乐见的名句,让很多中国人记住了它。

很多广告语运用仿拟手法活用成语典故、佳作名句。

如六神花露水的广告语:“六神有主”。

一抽油烟机的广告语:“专食人间烟火”。

江铃汽车的广告语:“千里江铃一日还”。

这些广告语由于借用了成语典故、佳作名句,有中国文化特色,又具有趣味性,使人们容易记住,传播效果较好.我国的广告文化也呈现出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融合的崭新特色。

我国的广告语也开始吸收外来文化的一些元素,参与流行文化的传播与创造。

如动感地带的广告语:“我...

带有广告语的诗句,

随着广告业的发展,在商业价值之外,广告语的文化价值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广告语对于诗词的借鉴也因此由浅入深,愈行愈远。

广告语借鉴古典诗词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引用 引用是古代诗词在广告语的运用中最简明直接的方式。

按广告语引用方式的不同,又可将其分为“直接引用”和“断字截句”两种。

“直接引用”是指广告语对古典诗词不作任何修改,照搬过来的做法。

典型的案例有:山西“杏花村”汾酒的广告语“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截字断句”是指广告语换改古典诗词中的个别词汇,以契合本品牌需求的做法。

著名的案例有南昌江铃汽车制造厂改李白名篇《早发白帝城》中“千里江陵一日还”而成的“千里江铃一日还”。

2、修辞 将古典诗词中的修辞手法运用到广告语中来,可以使广告语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历来受到广告创作人员的喜爱。

顶真。

顶真是指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开头,或用前段最末的句子作为后段开头的句子,使邻接的词、短语、句子、段落首尾蝉联。

著名案例有“骆驼”牌电扇的广告语“骆驼进万家,万家欢乐多”;“长城”电扇的广告语“长城电扇,电扇长城”;万家乐电器的广告语“万家乐,乐万家”。

比喻。

是指用某些有些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的修辞手法。

运用比喻的广告语一般旨在突出产品的特殊功能,如德芙巧克力的“牛奶香浓,丝般感受”;阳光热水器的广告语“带给您阳光般的温暖”;香港水星唱片广告公司广告语“自然界的韵律”。

对偶。

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的效果的修辞方式,它可以使广告语读来琅琅上口,给人一种整体感。

例如,某佛寺中茶亭广告语“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尔我;两头是道,吃一盏莫问东西”;“孔府宴酒”的广告语“喝孔府宴酒,做天下文章”;《知音》杂志的广告语“人海茫茫,哪里有知己;刊物如林,何处找知音”。

3、声律 中国诗词与音乐关系亲密,《诗经》中的《雅》、《颂》多系乐词,鼎盛时期的宋词也是依了词牌格式为配乐而写的,在声律上颇有建树,这正符合了广告语琅琅上口的要求。

平仄。

平仄依四声,即平声、上声、去声、入声而言,其基本原则就是要求诗词语言要抑扬高下,轻重变化,具有鲜明的节奏感。

结合拼音,我们将第一声和第二声认作为平声,第三声和第四声认作为仄声。

一句广告语,读起来有珠圆玉润之美,遵守平仄规则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某钟表店广告语为“刻刻催人资警醒,声声劝尔惜光阴”,上句为“仄仄平平平仄仄”,下句为“平平仄仄平平平”;又如航天汽车的广告语“城乡路万千,路路有航天”,上句为“平平仄仄平”,下句为“仄仄仄平平”。

押韵。

押韵在广告语的写作中十分普遍,因为相同的韵脚能使得广告语和谐统一、同气连枝,例如万宝空调的广告语“万宝空调,四季逍遥”,雪碧汽水的广告语“晶晶亮,透心凉”,格力空调的广告语“好空调,格力造”。

更值一提的是“双声叠韵”,在现代汉语中,双声指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叠韵指两个字的韵母相同,具有特殊的形式美和音乐美,李清照的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就是双声叠韵的千古典范。

广告语讲求大方实用,不能以辞害义为声韵所累,所以鲜有双声叠韵的例子,但也不乏如此佳作,例如上文提到的“刻刻催人资警醒,声声劝尔惜光阴”,台湾爱尔法音响公司广告语“寸寸匠心独运,款款纤细传真”,再如著名广告语“滴滴香浓,意犹味尽”,上句中的“香浓”韵尾同为ng,下句中的“意犹”声母同为y。

4、长短句式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按王国维的理解,“词之言长”是词的根本特点,而词长短参差的句式正是决定此艺术特性的最主要原因。

从一字句到十一字句,词的句式组合丰富。

一字句的有《归字谣》中的“归,目断吾庐小翠微”,二字句的如《南乡子》中的“却待短书来破恨,应迟”,三字句的如《相思令》中的“萍满溪,柳绕堤”…… 宋词的这种长短句式不仅对于古典诗词是一巨大的突破,在我看来,它对于广告语的创作也有着极大的启发意义。

在字数上,一句广告词以二十字以内为宜,这样的字数,正可以将一字句至十字句在句式上做一个恰当的排列组合;在声律上,词的句式组合积由词的格律而成,独有的声律美正符合广告语琅琅上口、抑扬顿挫的音乐美的需求;而在形式上,词的长短式打破了目前市场上的广告语的“单句式”与“对称式”,参差不齐的样式,令人耳目一新。

例如一汽轿车MAZDA6的广告语“魅·力·科技”;大众汽车“PASSAT领驭”的广告语“志·在掌握”;中国银行的广告语“止,而后能观”,都在句式上大胆采用了一字句与二字句、三字句、四字句的组合,不但有独特的声韵效果,在形式上也可谓别出心裁。

5、意境 王国维吸收西方美学观念,进一步将词的意境分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写境”和“造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是以不同的观物方式为区分的。

前者是一种“以我观物”的观物方式,存在主观意志与利害关系,如“泪眼问花花不语”;后...

山西省有个杏花村吗?

山西汾阳杏花村 酒都杏花村,位于山西省汾阳市城北的307国道北侧,有青银高速公路过境,国家级东西铁路干线太中银铁路在这里建有客货两用站和大型集装箱货场,交通非常便利。

以汾酒闻名天下。

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北朝时代,这里的杏花村酒已闻名国内。

而且,历代的杏花村都以酿酒、酒文化闻名。

盛唐时,这里以“杏花村里酒如泉”、“处处街头揭翠帘”成为酒文化的古都。

历史上,我国著名文人、学者李白、杜甫、二牧、宋延清、顾炎武、傅山、巴金、郭沫若等都赋诗赞誉。

如今杏花村,厂景如画,酒如泉涌。

名酒汾酒、竹叶青、白玉汾、玫瑰汾、北特加都已打入国内外市场,成为酒中佳品。

杏花村酒厂正经历着它的最为繁荣的时期。

古井上有一亭,名申明亭。

据古碑文记载,井水“味如醴,甘馨清洌”,取水酿酒,馥郁芬芳,为汾酒和竹叶青酒的水源。

杏花村酿酒始于北魏,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

历代文人墨客,题诗刻碑,盛赞佳酿。

神化传说中的“醉仙居”酒店,最为人乐道。

有位仙翁老道,衣着褴褛,三次饮酒,不付分文,巧吐芳香,清水成酒,变古井为神井。

杏花村北依文水,南靠汾阳,自然环境好,交通很方便。

改革以来,汾阳市政府为扩大杏花村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为使名特酒(汾酒、竹叶青) 更具吸引力,下工夫致力于四业(服务业、餐饮业、娱乐业、旅游业)建设,成效显著。

拥有全国唯一一座独立的汾酒博物馆,藏有中外各界名人的书画作品3000余幅,并兴建了“酒都碑廊”。

现在,酒都杏花村气候宜人,环境舒适,正期盼客人的光临。

(注:本词条中所展示图片为山西汾阳杏花村汾酒集团。

) 山西汾阳杏花村考证文章 山西杏花村村名起源及其古环境研究 摘要:根据历代酒文化书籍的记载研究,古代汾酒酿造需要杏仁,唐代由于酿酒需要,汾州酒坊广载杏树,所以杏花村名约定俗成。

杏花村之名起源于唐宋时期,与古汾酒工艺有关,千百年来从未更易。

杏花村地区的古代环境与今日大不相同.古杏花村位置在郭栅镇北,其地理区位是符合酿酒卫生的。

酿酒需要清洁的水源,古杏花村地区地势北高南低,地处山前冲积扇地带,地下水资源丰富。

山西汾阳杏花村村名起自何时,地方文献缺少明确记载,近代也研究不够。

笔者数月来留心杏花村一名的起源和变迁,发现山西汾阳杏花村之名得来已久,并且从未更易。

杏花村之名起源于唐宋时期,与古汾酒工艺有关。

一、汾阳杏花村名源于唐宋时期与汾酒工艺有关。

1922年,作家萧湘在汾阳杏花村采风时,就已收集到当地百姓的口述史:“在唐朝的时候,杏花村这个地方万树杏花,叫杏花坞。

”笔者认为唐宋时期山西杏花村名已约定俗成,与汾酒工艺有关。

杏花村之所以“万树杏花”体现的是实用价值不是观赏价值。

1古汾酒工艺需要杏仁,因而杏花村地区广栽杏树 江地先生在《汾酒历史初探》一文中指出,竹叶青酒在唐代已有,唐末宋初发展为羊羔酒。

北宋张能臣《酒名记》则记载为汾州杏仁露。

宋代《北山酒经》记载竹叶青和羊羔酒的配方,并多次提到杏仁在酿酒中的作用,“杏仁曲,每面一百斤使杏仁十二两,去皮尖,汤浸于砂盆内,研烂如乳酷相似。

用冷熟水二斗四升浸杏仁为汁,分作五处拌面”。

说明唐代酿酒很重视杏仁,书中特别提到南方用瓷盆,北方用砂盆,那么杏仁曲主要指北方了。

在明代高廉的酿酒著作中就进一步明确:汾州羊羔酒的配方,“曲十四两,杏仁一斤”。

这就意味着唐末宋初,汾州生产的几种著名药酒汾清酒、羊羔酒和杏仁露,离不开杏仁。

酒坊附近自然会广载杏树,所以人们将酒坊村,渐渐呼为杏花村。

杏花村一词在唐末宋初成为酒村的代名词可能就源于此。

笔者认为北齐时汾州生产名酒汾清可能也是一种保健酒,所以“帝日饮二杯”,这种保健酒在唐末宋初演变为羊羔酒,杏仁露,所以中国最早的杏花村在汾州是有道理的。

唐并汾故道汾州郭栅镇北三里外就是汾州杏花坞酒坊,由于杏花村酒坊地势较高,过往客商一眼尽望杏林匝匝,自然要一饮为快。

唐末诗人中有四位诗人用到了杏花村一词,这几位诗人都与山西有关,有两位就是地地道道汾阳人,即薛能和温庭均(其祖父封为汾州西河郡公),虽然,有学者提出杏花村在唐末宋初逐渐演变为一种诗酒意向,但是, “杏花村”一词的酒文化意向当源于此。

从诗歌的年代来看,唐诗《清明》“杏花村”则是这种意向的滥觞。

到了元代,政府便将羊羔酒以中国特产出口英、法等国,并在出口洒瓶上贴上杏花村商标,商标上尚有一副题联:“金蹬马踏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

”这是中国洒第一次贴标出口。

也印证了元代杏花村名的存在。

2山西杏花村杏花开放恰在清明时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这首诗的背景究竟是什么,今天的的人们颇为好奇,早先流行安徽说,现在又流行泛指说,很多学者都认为诗中杏花村指“杏花开放的村庄”,笔者还是坚持山西说。

从清明与杏花开的组合上来看,不可能在南方。

至今汾州杏花始花时间仍是清明节那几天,而江南杏花开放时间早在二月,所谓二月杏花八月桂,于清...

中国酒文化节日是多少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压迫愈深,反抗愈烈。

马克思主义这根阶段压迫和反压迫的红绳,贯穿着1000多年酒生产的漫长历史。

那种尖税的阶级对立的景象目不忍视。

然而,资产阶段不懂得,也不可能懂得,从他们产生的那天起,就同时诞生了他们的掘墓人——工人阶级。

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就是要埋葬旧世界,把一切剥削阶级连同产生他们的社会根源拥进历史的垃圾堆。

这是谁也抗拒不了的客观规律。

区区砖墙岂能阻挡历史年轮的前进。

其实,在那些长夜难明的苦难岁月里,造酒工人从来滑停止过同反动统治阶级的斗争,只是斗争的形式因时而异,或明或暗或张或也罢了。

巍巍吕梁,美好的杏花村,不仅记载了我国劳动人民精湛的酿造技艺,也记录了千百年来造酒工人的苦难和从自发到自觉的斗争。

当我们追溯古代“汾酒”的历史,吟咏有关杏花的诗篇,赞颂汾酒的甘馨、醇厚的时候,我们决不可忘记这火与剑的一页。

大自然和风拂面,人民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春天,从此结束了她充满苦难、悲怆和屈辱的历史。

酿酒工人像冲破牢笼的苍鹰,直搏长空。

终于在它们智慧和勤劳的结晶下,作为人民的珍品,从酒器里奔泻出来了,人民第一次欣慰地笑了。

“杏花村里酒如泉,解放以来别有天”郭老满怀激情的诗句,度度概括了解放以后造酒工人所发挥的顽强革命精神和改天换地的无穷创造力。

酒香真正地弥漫在华夏神州。

文化艺术一旦回到劳动人民手中,就显出它固有的生命力。

事实已经作了有力的回答:作为国家的主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骏马奔驰,在名酒生产上攀登世界酿造科技的高峰,也能够使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更加充实、丰富,更有意义、更美。

文人骚客闹酒海 自酒类出现以来,人类就和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将士出征,文人写诗作画,家庭喜庆致贺,师朋之会都离不开酒。

直至今天,饮酒仍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各种活动中占有重要地全,我国古代文献及诗歌、小说、戏剧中,留下了相当丰富的关于酒的记载。

有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生动有趣的传说故事,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有人说,酒是英雄的伴侣,友谊的花束,胜利的凯歌。

这话不无道理。

单看一部《水浒传》,有多少英雄好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武松喝了15碗酒上景阳岗打虎,就是一个典型,用他的话说,叫做“带一分酒,便有一分本事;五分酒五分本事。

我若吃了十分酒,这气力不知从何而来。

”朋友聚散,饮酒看花,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和“两人对酌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这样的佳句。

酒自然可与友谊花束交相媲美,至凯歌报捷,祝酒庆功,一句“黄龙痛饮”就足以证明。

还在公元3世纪的三园两汉时期,酒就与许多大诗人,大文学家以及所谓名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这以前,文人当然也饮酒,但比较明显地把酒当作解忧的“灵丹”,把无节制地豪饮当作逃避现实的手段,特别是把酒醉以后当作艺术创作的理想境界。

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兼诗人曹操有《短歌行》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举起美酒高歌畅饮吧,人的生命是如皮短促;好像早晨的露珠,一会儿便枯竭了,下去的苦时光正多哩!虽然一时慷慨激昂,但心灵深处的忧患之思却难以忘掉,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只好求助于“酒仙杜康”。

曹操这首诗可说是文人“借酒浇愁”的代表作,也生动再现了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迈气慨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接下来便是阮藉、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等所谓“竹林七贤”。

这些在文学史上颇有名气的人物,不仅喝得多,而且也醉得厉害。

酒几乎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和主要的特征。

时人竞相效仿,影响很大。

历史书上说山涛“饮酒至八斗方醉”。

一斗酒酒有多少?各家说法不一。

但看《三国志》说姜维死时,“剖胆如斗大”,以及“太白斗酒诗百篇”,“斗酒十千恣欢谑”的情形,八斗酒,怎么说出不会太少。

阮藉则更有这样故事,说他“闻步校尉缺,厨多美酒营人善酿酒,求为校尉,遂纵酒昏酣,遗落世事。

”堂堂“名士”为了喝酒,不惜隶身卒伍,一醉而昏,也可算够典型的了。

这些人为什么要嗜酒如命?有人说他们是在冥想中超脱现实世界,当时“实际的社会情势逼得他们不得不饮酒”,“不得不沉湎”。

但是,我们说他们多少有点在逃避现实,甚至抱有宿命论的观点,也应该不算冤枉。

还有那位“田园诗人”陶渊明,也是“性嗜酒”的。

不仅喝酒,而且“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自己也动手酿酒。

至于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对酒的酷爱豪饮,就更是人所共知的了。

李白少年出游,长期离开故土,他对自己的家乡是十分怀恋的,“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档。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太原早秋》)特别是那首《首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表现出眷恋故乡故土之情,你再看:“兰陵美酒郁金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