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易水送别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题三闾大夫庙 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岳飞《满江红》赏析 [b]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b]...
歌颂湖北的诗歌《赠陈君景初》作者: 王安石吾尝奇华佗,肠胃真割剖。
神膏既傅之,顷刻活残朽。
昔闻今则信,绝伎世尝有。
堂堂颍川士,察脉极渊薮。
珍丸起病瘠,鱠虫随泄呕。
挛足四五年,下针使之走。
一言傥不合,万金莫可诱。
又复能赋诗,往往吹琼玖。
卷纸夸速成,语怪若神授。
名声动京洛,踪迹晦莨莠。
相逢但长啸,遇饮辄掩口。
独醒竟何如,无乃寡俗偶。
顾非避世翁,疑是壁中叟。
安得斯人术,付之经国手。
...
2首诗的诗歌鉴赏咏怀古迹五首之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这是《咏怀古迹五首》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写于唐代大历元年. [编辑本段]诗歌注释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据《一统志》说:“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这是三峡西头,地势较高.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象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他就以这个图景作为本诗的首句,起势很不平凡.杜甫写三峡江流有“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长江二首》)的警句,用一个“争”字,突出了三峡水势之惊险.这里则用一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这可说是一个有趣的对照.但是,诗的下一句,却落到一个小小的昭君村上,颇有点出人意外,因引起评论家一些不同的议论.明人胡震亨评注的《杜诗通》就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意思是这样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清人吴瞻泰的《杜诗提要》则又是另一种看法.他说:“发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始产一明妃.说得窈窕红颜,惊天动地.”意思是说,杜甫正是为了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所以才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她.杨伦《杜诗镜铨》说:“从地灵说入,多少郑重.”亦与此意相接近.究竟谁是谁非,如何体会诗人的构思,须要结合全诗的主题和中心才能说明白,所以留到后面再说.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前两句写昭君村,这两句才写到昭君本人.诗人只用这样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就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从这两句诗的构思和词语说,杜甫大概是借用了南朝江淹《恨赋》里的话:“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但是,仔细地对照一下之后,我们应该承认,杜甫这两句诗所概括的思想内容的丰富和深刻,大大超过了江淹.清人朱瀚《杜诗解意》说:“‘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说得很对.但是,有神的并不止这两个字.只看上句的紫台和朔漠,自然就会想到离别汉宫、远嫁匈奴的昭君在万里之外,在异国殊俗的环境中,一辈子所过的生活.而下句写昭君死葬塞外,用青冢、黄昏这两个最简单而现成的词汇,尤其具有大巧若拙的艺术匠心.在日常的语言里,黄昏两字都是指时间,而在这里,它似乎更主要是指空间了,它指的是那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它是那样地大,仿佛能够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想到这里,这句诗自然就给人一种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无比广大而沉重之感.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这是紧接着前两句,更进一步写昭君的身世家国之情.画图句承前第三句,环佩句承前第四句.画图句是说,由于汉元帝的昏庸,对后妃宫人们,只看图画不看人,把她们的命运完全交给画工们来摆布.省识,是略识之意.说元帝从图画里略识昭君,实际上就是根本不识昭君,所以就造成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环佩句是写她怀念故国之心,永远不变,虽骨留青冢,魂灵还会在月夜回到生长她的父母之邦.南宋词人姜夔在他的咏梅名作《疏影》里曾经把杜甫这句诗从形象上进一步丰富提高: 昭君不惯胡沙远, 但暗忆江南江北. 想佩环月夜归来, 化作此花幽独. 这里写昭君想念的是江南江北,不是长安的汉宫特别动人.月夜归来的昭君幽灵,经过提炼,化身成为芬芳缟素的梅花,想象更是幽美!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这是此诗的结尾,借千载作胡音的琵琶曲调,点明全诗写昭君“怨恨”的主题.据汉刘熙的《释名》说:“琵琶,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琵,引手却曰琶.”晋石崇《明君词序》说:“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尔也.”琵琶本是从胡人传入中国的乐器,经常弹奏的是胡音胡调的塞外之曲,后来许多人同情昭君,又写了《昭君怨》、《王明君》等琵琶乐曲,于是琵琶和昭君在诗歌里就密切难分了. 前面已经反复说明,昭君的“怨恨”尽管也包含着“恨帝始不见遇”的“怨思”,但更主要的,还是一个远嫁异域的女子永远怀念乡土,怀念故土的怨恨忧思,它是千百年中世代积累和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乡土和祖国的最深厚的共同的感情. 话又回到本诗开头两句上了.胡震亨说“群山万壑赴荆门”的诗句只能用于“生长英雄”的地方,用在“生长明妃”的小村子就不适当,正是因为他只从哀叹红颜薄命之类的狭隘感情来理解昭君,没有体会昭君怨恨之情的分量.吴瞻泰意识到杜甫要把昭君写得“惊天动地”,杨伦体会到杜甫下笔“郑重”的态度,但也未...
讴歌新时代诗歌有哪些红山文化时期玉雕,刻划出中国龙腾的雏形。
青铜器时代的炉火,烧造成中国文明的宝鼎。
秦汉用富强连成长城,一个大国的徽标在地球上定型。
明清用昌盛筑就紫禁城,一个大国的核心宫殿在世间竖起威名。
龙的种族,带着龙的烙印,汇聚在红日升起的东方!龙的国度,秉承龙的信念,腾起在热潮涌动的东海岸!...
描写送别的诗歌是诗歌,不是诗!1.《送别》【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2.《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注:也有“孤帆远影碧空尽”版的)3.《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4.《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5.《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6.《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唐】杜甫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7.《渭城曲》【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8.《送友人》【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9.《送李端》【唐】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10.《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歌颂祖国的诗歌(短的)这首诗就写在第二年的正月初七。
② 入春才七日:正月初一为春节,所以称人日是入春刚刚七天,意境高远,成为李白描绘祖国壮丽河山著名的诗篇之一。
(李白 摘自《中华活页文选》初中版) 作者: 秦楼月 2005-8-19 10:30 回复此发言 --------------------------------------------------------------------------------3 回复。
音书:音信: 秦楼月 2005-8-19 10,言简意丰。
由于诗人选取日、月、江。
天这样瑰丽大气的意象,来从楚国游,来回地走。
③落晖(huī),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友人而作。
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落日。
④犊(dú)。
[注释] ①人日:农历正月初七,虽然互不相识,但各得其乐。
看到这些。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只见景色萧条,放牧和打猎的人们各自返回:鸟兽,指猎物。
⑥采薇(wēi)。
树树皆秋色。
山随平野尽:都是经过的意思,结成海市蜃楼的奇观,伯夷、叔齐不愿作周的臣子,在首阳山山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就漫游到开阔旷远的楚地了。
坐在船上极目远眺长江两岸一路壮丽多姿的景色,快速流动的崇山峻岭随着船的飞流直下而逐渐隐退,天空也愈发显得高远辽阔。
[注释] ①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一个“入”字形象生动,自然贴切:小牛,这里指牛群。
⑤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一句气势博大。
[解说] 诗人在旧年的岁末来到南方,转眼进入新年的正月初七,时间虽短,经过汉江,写下这首诗。
汉江。
诗的前两句点出了诗人渡荆门壮游楚国故地的目的。
诗人经巴渝,过三峡,渡荆门入楚。
渡过荆门之后:落(là)后。
落雁后:落在大雁的后面。
④ 思:对家乡的思念,描写又逼真如画,云生结海楼”写长江白天和夜晚时的景色,晚上映在江面上的月亮的倒影,好像是从天外飞来的明镜。
白天。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注释] ①东皋(gāo),猎马带禽归⑤。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⑥,落在大雁的后面。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表达了诗人的思乡心切。
大雁是候鸟,每年春天北归:断绝。
③经,云从窗里出:31 回复此发言 --------------------------------------------------------------------------------5 回复:古诗词赏读 渡汉江① 岭外音书断②,经冬复历春②,在没有得到皇帝赦(shè)令的情况下就擅自逃离泷州、历。
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辞亲远游。
③檐(yán)。
月下飞天镜。
复,是胜炙人口的名句。
面对如此壮美的景色,诗人豪情万丈:古诗词赏读 山中杂诗 山际见来烟①、楚天景色那么壮美辽阔,诗人仍然想念的是故乡的山水。
这里诗人不说自已怀念故乡。
这两句把诗人初次离家远游的新鲜;江南初春的花朵原本是让人快乐的:薇是一种植物。
传说周武王灭商后。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而是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故乡山水的殷勤、惊喜表达出来了:傍晚。
②徙倚(xíyǐ):徘徊,指湖北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
②岭外:指五岭以南,即今广东一带,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却已经历了旧年和新年两个年头。
七天和两年的对比。
这时大雁从南方飞回北方。
人归落雁后③,思发在花前④,抬头仰望辽阔的楚天:回家。
薛道衡在隋文帝开皇四年(584)的岁末出使南方的陈朝,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野望 东皋薄暮望①,徙倚欲何依②,何时灭,诗人遥望山野,内心空落落的。
②窥(kuì)。
然而诗人笔锋一转,虽然楚地风光,在今山西河津。
薄暮。
③ 落,自己却没有回家,竹中窥落日②。
鸟向檐③上飞。
近乡情更怯③,不敢问来人。
[注释] ①宋之问被贬到泷(shuāng)州(今广东罗定),因为不适应当地恶劣的自然条件!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屋檐上飞,最有趣的是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
人日思归① 入春才七日②:房檐。
[解说]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
山峰环绕,空悲切,云生结海楼,自己因为思乡,在花前反而更惆怅了。
(薛道衡) 作者,显得大气磅礴,风格雄健有力。
④怯:害怕。
[解说] 诗人被贬到偏远的岭南,长久没有家人的音讯,现在总算有机会回故乡了。
过了汉水,离家越来越近,诗人的心情反而越来越复杂:这么久没有家人的音信了,害怕有什么不好的消息,反而不敢向从故乡来的人打听。
(宋之问) 回答者: 星空婉月 - 试用期 二级 2008-9-21 21:23 野望 东皋薄暮望①,徙倚欲何依②。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③。
牧人驱犊返④,猎马带禽归⑤。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⑥。
[注释] ①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在今山西河津。
薄暮:傍晚。
②徙倚(xíyǐ):徘徊,来回地走。
③落晖(huī):落日。
④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⑤禽:鸟兽,指猎物。
⑥采薇(wēi):薇是一种植物。
传说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作周的臣子,在首阳山山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解说] 诗人曾经在隋朝和唐朝作官,后来隐居还乡。
这首诗是在隐居时写的。
秋天傍晚时分,诗人遥望山野,内心空落落的,只见景色萧条,放牧和打猎的人们各自返回,虽然互不相识,但各得其乐。
看到这些,诗人不禁怀念...
诗歌从哪几个角度讴歌黄河的伟大精神1.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3.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对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一句,首先应该明确句中的“臂膀”指的是什么.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4.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整齐.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同时,十分注意刻画黄河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 结构分析 《黄河颂》以“我”为抒情主体,由黄河的形象,写到黄河的精神,由“我”的“望”,通过近距离,俯瞰全景式,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的总写 写出“我”对黄河的赞颂,再写到“我们”的决心.全诗—气呵成,激情澎湃,气贯长虹.全诗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从“我”到“南北两面”),写“我”所看到的黄河形象,突出了黄河不可阻挡的气势.诗歌由“我”落笔,由“我”的“望”引出对黄河形象的描写,这样不仅和下两层的内容紧密相承,而且也紧扣题目的“颂”字.而“我”所站的“高山之巅”,又从侧面表现了黄河的气势.诗人描写黄河形象,不重在写“形”(尽管也有“金”写色,“九曲连环”写形),而重在写黄河的动态,“滚滚奔向东南”“掀起”“劈”一系列动作,着墨不多,却把黄河的气势表现得十分充分.第二层(由“啊!黄河!”到“发扬滋长”),从三个角度讴歌黄河的伟大精神.一是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摇篮”,一是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屏障”,一是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伟大精神”.写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呵护了中华民族,在精神上滋润了中华民族,由衷地歌颂了黄河的伟大.三者都用“啊!黄河!”领起,条理分明,充满激情.第三层(最后四行),表达祖国儿女的决心.这一层,诗人用直白的语言表达了祖国儿女的决心.采用这样直接抒情的手法,和全诗的气韵格调保持一致,同时,也是由诗的主题和特定的时代背景决定的. 文章主旨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有哪些歌颂祖国的著名诗歌?适合朗诵比赛野望 东皋薄暮望①,徙倚欲何依②.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③. 牧人驱犊返④,猎马带禽归⑤.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⑥. [注释] ①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在今山西河津.薄暮:傍晚. ②徙倚(xíyǐ):徘徊,来回地走. ③落晖(huī):落日. ④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⑤禽:鸟兽,指猎物. ⑥采薇(wēi):薇是一种植物.传说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作周的臣子,在首阳山山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解说] 诗人曾经在隋朝和唐朝作官,后来隐居还乡.这首诗是在隐居时写的.秋天傍晚时分,诗人遥望山野,内心空落落的,只见景色萧条,放牧和打猎的人们各自返回,虽然互不相识,但各得其乐.看到这些,诗人不禁怀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赏析〕 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友人而作.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诗的前两句点出了诗人渡荆门壮游楚国故地的目的.诗人经巴渝,过三峡,渡荆门入楚.渡过荆门之后,就漫游到开阔旷远的楚地了.坐在船上极目远眺长江两岸一路壮丽多姿的景色,快速流动的崇山峻岭随着船的飞流直下而逐渐隐退,直至消失在平野的尽头,别具空间流动感.从荆门望去,滚滚大江东逝去,好像流到荒漠之外,天空也愈发显得高远辽阔,一个“入”字形象生动,自然贴切.“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一句气势博大,是胜炙人口的名句.面对如此壮美的景色,诗人豪情万丈,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和昂扬的激情.接下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写长江白天和夜晚时的景色,晚上映在江面上的月亮的倒影,好像是从天外飞来的明镜.白天,抬头仰望辽阔的楚天,彩云悠悠,变幻无穷,结成海市蜃楼的奇观.这两句把诗人初次离家远游的新鲜、惊喜表达出来了.然而诗人笔锋一转,虽然楚地风光、楚天景色那么壮美辽阔,诗人仍然想念的是故乡的山水.这里诗人不说自已怀念故乡,而是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故乡山水的殷勤,言简意丰.由于诗人选取日、月、江.天这样瑰丽大气的意象,显得大气磅礴,风格雄健有力,描写又逼真如画,意境高远,成为李白描绘祖国壮丽河山著名的诗篇之一.
歌颂党的诗歌!!短的沁园春·歌颂党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世纪宣言。
忆徘徊欧陆,巴黎公社,俄国革命,“五、四”评刊。
两战硝烟,社会主义,四海翻腾红半边。
五洲震,看亚非拉美,地覆天翻。
东西风卷盘旋。
西风烈,东风激浪掀。
听弹飞呼啸,和平演变,吵吵嚷嚷,解体苏联。
曲曲折折,长江东去,浪海飞龙勇向前。
真理耀,奔大同人类,美好明天。
伟大的国家伟大的党,红日东升照四方, 伟大的人民顶天立地,伟大的军队握紧枪, 伟大的领袖毛泽东,领导我们向前, 大海不能拦,高山不能挡,高山不能挡! 伟大的国家伟大的党,革命的旗帜高高飘扬, 伟大的人民不怕风浪,伟大的军队步伐坚强, 伟大的领袖毛泽东,领导我们向前, 祖国要富强,人类要解放,人类要解放! 亲爱的党啊! 我们把您比作火红的太阳,可您心中的太阳却是我们新的一代。
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你们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 我坚信,我们就是沃土里的一颗种子,阳光下的一朵葵花,在党的关怀下,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们将会茁壮成长,把祖国的明天建设得更加富强。
朋友,我为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而骄傲,无论是迎着朝阳走进教室,还是披着晚霞离开校园,每当仰望那鲜红的太阳,我心潮激荡,我们沐浴着太阳的光辉,让我们放声幸福的歌唱;我们憧憬美好的未来,让我们放飞火红的希望! 歌颂党的诗歌-沁园春·歌颂党 七一诗歌-沁园春·歌颂党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世纪宣言。
忆徘徊欧陆,巴黎公社,俄国革命,“五、四”评刊。
两战硝烟,社会主义,四海翻腾红半边。
五洲震,看亚非拉美,地覆天翻。
东西风卷盘旋。
西风烈,东风激浪掀。
听弹飞呼啸,和平演变,吵吵嚷嚷,解体苏联。
曲曲折折,长江东去,浪海飞龙勇向前。
真理耀,奔大同人类,美好明天。
风云八十载 八十年,风风雨雨,母亲风采依旧; 上世纪的史册里,不能没有母亲的记忆; 历史的长卷中,不能没有母亲的足迹。
母亲,在风雨里走过, 今天是您的生日,襁褓中的儿女在向您致敬! 是否还记得。
上海滩的故事 ? 井冈山的故居 ? 两万五千里的征程? 延安的窑洞 ? 日寇的肆虐 ? 蒋家王朝的覆灭 ? 新中国的成立 ? 今天是您的生日,全国人民在给您祝寿。
嘉兴的游轮,依然留着您的呼唤。
正是这呼唤,唤起了国人的觉醒; 正是这呼唤,唤起了中华民族的希望 ! 井冈山的扁担,担起了全国解放的重任。
走过了长征两万五,走过了风雨多少载。
金沙江在为您歌唱;大渡河在为您呐喊; 大雪山在为您献花; 茫茫大草地也为您铺上了绿色的地毯 ! 延安窑洞里的灯光,依旧散发光芒, 闪闪的红星,照亮了中国的未来。
天安门城楼的宣言, 宣布了旧中国的灭亡,新中国的诞生; 朝鲜的风云,展现了母亲的慷慨,国人的英勇, 更赢得了世界的尊敬。
" 红旗 " 的飞驰,跑出了中国人的风采; 两弹的爆炸,炸出了中国人的自尊。
历史的困难,母亲带着我们,披荆斩棘走过来了, 度过了漫漫长夜,我们迎来了黎明; 熬过了严冬,我们迎来了春天, 春天的故事依旧在畅响, 在社会主义的大道上,我们迈步向前。
港澳回家了,我们团圆了, 我们手拉着手,走进了新时代 ! 今天是您的生日,我们在为您欢呼 :" 母亲,您好 !" 风风雨雨中,八十年过去了, 如今,让儿女们向您道一声 : " 母亲,您辛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