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旦的诗词 文旦和柚子的区别

有关柚子的诗句

-----------楚辞-七谏【初放】杂橘柚以为囿兮。

-----------唐五代-孙光宪【浣溪沙】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唐-王昌龄【送魏二】 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唐五代-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秋日湘阴道中山对面蓝堆翠岫,草齐腰绿染沙洲。

傲霜橘柚青,濯雨蒹葭秀,隔沧波隐隐江楼。

点破潇湘万顷秋,是几叶儿传黄败柳,思随流水去茫茫。

片帆烟际闪孤光。

云气嘘青壁。

江边一望楚天长(转帖)小东大东,杼柚其空,山晓望晴空。

]------------唐杜甫【禹庙】江城如画里,疏凿控三巴。

目送征鸿飞杳杳,江声走白沙,古屋画龙蛇。

荒庭垂桔柚。

早知乘四载,列新夷与椒桢。

-----------楚辞-七谏【自悲】橘柚垂华实,乃在深山侧。

闻君好我甘,窃独自雕饰。

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

芳菲不相投,青黄忽改色。

人倘欲我知,因君为羽翼。

-----------汉无名氏禹庙空山里,秋色老梧桐。

------------先秦-诗经【大东】 斥逐鸿鹄兮。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蓼岸风多橘柚香。

谁念北楼上。

兰红波碧忆潇湘,秋风落日斜。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临风怀谢公,近习鸱枭,斩伐橘柚兮,列树苦桃...

有关于写柚子花开花香的诗词

清香四溢、长满枝桠下雨天闻着窗前柚子花的清透味道,很容易就心静下来,你一定是先闻到香气才发现花开的,雪白花瓣会迸开甚至反卷.她没有玉兰甜蜜,簇簇白花格外耀眼.柚子花开放在乍暖还寒的春天里,没有蔷薇浓郁,只是淡淡的包裹在你的周围,让鲜黄色的桦粉与黄绿雌蕊更显凸出,在油亮翠绿的叶烘托下、沁人心脾、芬芳迷人.柚花通常成簇的生长在枝条顶端,含苞时呈子弹型,一旦绽放洁白鲜嫩,但它散发的香气却异常强烈.柚子花在晴好的天气里引来了各种各样的蜂蝶,柚子树纯白色的小花朵们都隐藏于郁郁的绿叶中,一点不张扬,不知不觉中就会融入其中、洁白无暇、黄羽白纱,它们一厢情愿地围绕着黄羽白纱的花朵盘旋...

推荐几关于关“柚子”的诗句和典故

景申秋八首(元稹) 年年秋意绪,多向雨中生。

渐欲烟火近,稍怜衣服轻。

咏诗闲处立,忆事夜深行。

濩落寻常惯,凄凉别为情。

蚊幌雨来卷,烛蛾灯上稀。

啼儿冷秋簟,思妇问寒衣。

帘断萤火入,窗明蝙蝠飞。

良辰日夜去,渐与壮心违。

嗢嗢檐溜凝,丁丁窗雨繁。

枕倾筒簟滑,幔飐案灯翻。

唤魇儿难觉,吟诗婢苦烦。

强眠终不著,闲卧暗消魂。

瓶泻高檐雨,窗来激箭风。

病憎灯火暗,寒觉薄帏空。

婢报樵苏竭,妻愁院落通。

老夫慵计数,教想蔡城东。

风头难著枕,病眼厌看书。

无酒销长夜,回灯照小余。

三元推废王,九曜入乘除。

廊庙应多算,参差斡太虚。

经雨篱落坏,入秋田地荒。

竹垂哀折节,莲败惜空房。

小片慈菇白,低丛柚子黄。

眼前撩乱辈,无不是同乡。

雨柳枝枝弱,风光片片斜。

蜻蜓怜晓露,蛱蝶恋秋花。

饥啅空篱雀,寒栖满树鸦。

荒凉池馆内,不似有人家。

病苦十年后,连阴十日馀。

人方教作鼠,天岂遣为鱼。

鲛绽酆城剑,虫凋鬼火书。

出闻泥泞尽,何地不摧车。

典故:清朝时候,雷翰林放台湾巡抚,随身有一个梅医生。

雷翰林到台湾,走南访北,梅医生都同他一路随行。

有一天,雷翰林到一个头人家,见头人愁眉苦眼,坐下之后就问头人有什么难头。

头人说:“雷大人一来,没啥愁了;只是小女身染重病,求神问医都不好,怕是祖宗在叫她了!”雷翰林说:“既是令嫒有病,我有个伙伴,是专为我看病的,不妨叫她看看。

”头人说:“大人的医生,我相信!如果是祖宗在叫她,再好的医生恐怕也医不好。

”“没来头,看看无妨。

”就叫梅医生给小姐看病。

梅医生一看,是寒热入肺。

慢慢清热发寒,壮阳扶阴,没好久,病医好了。

头人感谢不尽,要送金送银。

雷翰林和梅医生一个未收,就回府庭。

雷翰林在台湾巡抚三年,离任回朝。

临走当天,台湾百姓都来送行。

雷翰林走出台湾城,从路旁走出一人,拦住雷翰林作了个揖说:“大人荣归,人人来迟一步,望大人恕罪!”说完用手一招,侧过抬出三株台柚苗。

雷翰林一看,不当年医过他女儿的病的头人,说:“头人何罪之有?倒是我未到府前告辞,请多海涵!”头人说:“大人巡抚台湾,台湾百姓感恩不少。

小女又承大人打救。

我知道大人清廉,没啥送的,特将我房前三株柚苗相赠,望大人留个纪念!”雷翰林见头人诚恳,就说:“要得,我把这树带回家乡,也可使子子孙孙不忘台湾父老。

” 雷翰林离开台湾,要进京禀告皇帝,把三株台柚树苗交给梅医生带回故乡。

回到故乡,雷老翰林说梅医生保护雷翰林巡抚台湾有功,把三根树苗全给了梅医生。

梅医生把树苗带回梅家湾,栽在自家门口,昼夜照看,栽活两根,这就是梅家湾柑子。

据说,现在梅家湾最老的三棵柚子树,已经是老树的第三代了。

关于柚子花开花香的诗词有哪些?

1、庭花香信尚浅。

最玉楼先暖。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3、有花香、竹色赋闲情,供吟笔。

4、春光还是旧春光。

桃花香。

李花香。

5、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6、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7、蕙花香也。

雪晴池馆如画。

8、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9、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

10、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11、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

12、燕雏似惜落花香,双衔归画梁。

13、春暖花香,岁稔时康。

14、幽花香涧谷,寒藻舞沦漪。

15、人被花香恼,起看天共青山老。

16、语燕鸣鸠白昼长,黄蜂紫蝶草花香。

苍江依旧绕斜阳。

17、村北村南布谷忙,村前村后稻花香。

18、一枕新愁,残夜花香月满楼。

19、露清枕簟藕花香,恨悠扬。

20、桐树花香月半明,棹歌归去蟪蛄鸣。

...

醉别江楼橘柚香,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作者呢全诗内容是什么

但愿人长久,碧海青天夜夜心。

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最早见于《周礼》。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一剪梅》(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我的思念是圆的/,何事长向别时圆?把酒问青天、文人赏月、民间拜月,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我的思念是圆的》艾青我的思念是圆的/,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舞火龙,千里共婵娟。

嫦娥应悔偷灵药;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

明月几时有,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

关于节日起源有很多种说法,也有很多关于这天的传说和传统“中秋”一词,长河渐落晓星沉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八月中秋的月亮也是最亮最圆的/无论山多高、海多宽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西瓜、苹果都是圆的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思念亲人的人/望着空中的明月谁能把月饼咽下: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中秋节的习俗主要有:食月饼、祭月,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大致有三种?不论怎样,有关中秋的诗词习俗等都以“团圆”为主题,也许是因为嫦娥奔月的传说。

包括被认为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的艾青也有写中秋的诗。

中秋的古诗词很多,其中以苏轼、李清照等诗词名人为代表:《水调歌头》(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此事古难全,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玩花灯,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窃瓜祈子等。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却上心头。

《嫦娥》 (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月光马儿、中秋宴俗...

中秋佳节怀念亲人的诗句

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

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联络感情。

其它中秋节的习俗 中国地缘广大。

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玩月颇为盛行。

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

消息传来,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

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各地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佳节。

后羿无可奈何,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

很快,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西瓜、苹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月亮退三步,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后羿回到家,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

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

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

上杭县人过中秋,即祭拜月神,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在中秋时节,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

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

傍晚,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

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

晚上,皓月初升。

从此,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祈盼丰收、幸福,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在建宁,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

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

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在唐代,中秋赏月,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赏月 在中秋节:“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明清以后,如“嫦娥奔月”,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

【前途的诗歌】急求诗词名句!!!寓意前途会越来越好的诗词,大家...

一、中秋节诗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 苏轼《念奴娇·中秋》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 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 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 暮云收尽溢清寒。

—— 苏轼《阳关曲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

—— 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 晏殊《中秋月》中秋谁与共孤光。

——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 米芾《中秋登楼望月》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 米芾《中秋登楼望月》飞镜无根谁系,嫦娥不嫁谁留。

—— 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

—— 张养浩《折桂令·中秋》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 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 晏殊《中秋月》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 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

—— 纳兰性德《琵琶仙·中秋》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 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

—— 苏轼《念奴娇·中秋》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

—— 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 苏轼《阳关曲 》银汉无声转玉盘。

—— 苏轼《阳关曲 》二、中秋节习俗: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而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传统活动1.祭月、赏月、拜月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 中秋节迎寒和祭月,设香案。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祭月的风习。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

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而云南傣族在2.民间拜月 中秋之夜,同样盛行“拜月”风俗。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

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

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3.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

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

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4.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

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

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

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

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

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