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初桐的诗词 毛译东最好的十首诗词

王初桐的诗词

有哪些咏颂荷花的诗词?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剪梅】北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荷花】 清. 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青阳渡~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采莲~南朝·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咏荷诗~江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

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

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咏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采莲曲~隋·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

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

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

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古风(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采莲曲~南朝梁·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

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折荷有赠~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荷花~李商隐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

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莲花~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晚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钱氏池上芙蓉~文征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

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

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

◇一剪梅~北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苏幕遮~北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

鸟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莲塘~明·黄琼 苍茫漠漠董家潭,绿树阴阴向水湾。

十里锦香看不断,西风明月棹歌还。

◇采莲曲~李亚如 藕田成片傍湖边,隐约花红点点连。

三五小船撑将去, 歌声嘹亮赋采莲。

◇芙蓉~清·郑板桥 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

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

◇藕乡随思~现代·暇文 晓别安宜古镇头,藕乡水泗荡轻舟;岸柳染绿清溪水,荷香沁沏金色秋。

异乡落泊伤穷乱,故里重归喜景稠;政通人和富由起,芙蓉仙子欣来游。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无题·其二】~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夏日怀友~徐玑 流水阶除静,孤眠得自由。

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

远忆荷花浦,谁吟杜若洲?良宵恐无梦,有梦即俱游。

◇【浣溪沙】·薛昭蕴 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

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

◇【南乡子】·李珣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

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兢折团荷遮晚照。

◇【浣溪沙】·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杆。

◇【思帝乡】·孙光宪 如何? 遗情情更多!永日水精帘下敛羞蛾。

六幅罗裙地,微行曳碧波。

看尽满地疏雨打团荷。

◇【忆余杭】·潘阆 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开,清棹去还来。

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

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

◇【采桑子】·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临江仙】·欧阳修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古诗>

古代咏荷诗文小集 晋 荷 诗 晋 张华 荷生绿泉中,碧叶齐如规。

回风荡流雾,珠水逐条垂。

照灼此金塘,藻曜君玉池。

不愁世赏绝,但畏盛明移。

南朝 咏芙蓉诗 梁 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咏 芙 蓉 诗 梁 萧纲 圆花一蒂卷,交叶半心开。

影前光照耀,香里蝶徘徊。

欣随玉露点,不逐秋风催。

咏 荷 诗 梁 江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

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

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隋 芙 蓉 花 隋 辛德源 洛神挺凝素,文君拂艳红。

丽质徒相比,鲜彩两难同。

光临照波日,香随出岸风。

涉江良自远,讬意在无穷。

唐 采莲曲 李白 若耶溪旁采莲女。

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

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

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

见此踟蹰空断肠。

荷 唐 李峤 新溜满澄陂,圆荷影若规。

风来香气远,日落盖阴移。

鱼戏排缃叶,龟浮见绿池。

魏朝难接采,楚服但同披。

粲公院各赋一物得初荷 唐 李峤 微风和众草,大叶长圆阴。

晴露珠共合,夕阳花映深。

从来不著水,清净来因心。

咏双开莲花 唐 刘商 菡萏新花晓并开, 浓妆美笑面相隈。

西方采画迦陵鸟, 早晚双飞池上来。

芙 蓉 唐 柳宗元 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

盈盈湘西岸,秋至风露繁。

丽景别寒水,浓芳委前轩。

芰荷料难比,反此生高原。

高 荷 唐 元稹 种藕百余根,高荷才四叶。

飐闪碧云扇,团圆青玉叠。

亭亭自抬举,鼎鼎难藏厌。

不学著水荃,一生长怗怗。

衰 荷 唐 白居易 白露凋花花不残, 凉风吹叶叶初干。

无人解爱萧条境, 更绕衷丛一匝看。

阶 下 莲 唐 白居易 叶展影翻当砌月, 花开香散入帘风。

不如种在天池上, 犹胜生于野水中。

荷 花 唐 李商隐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

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莲花 七律二首 唐 崔橹 莲 花 影攲晴浪势欹烟,恨态缄言日抵年。

轻雾晓和香积饭,片红时堕化人船。

人间有笔应难画,雨后无尘更好怜。

何限断肠名不得,倚风娇情醉腰偏。

惜 莲 花 半塘前日染来红,瘦尽金方昨日风。

留样最嗟无巧笔,护香谁为惜熏笼。

缘停翠棹沉吟看,忍使良被积渐空。

魂断旧溪憔悴态,冷烟残粉楚台东。

残 莲 花 唐 崔橹 倚风无力减香时, 涵露如啼卧翠池。

金谷楼前马嵬下, 世间殊色一般悲。

岳阳云梦亭看莲花 唐 崔橹 似醉如慵一水心,斜阳欲暝彩云深。

清明月照羞无语,凉冷风吹势不禁。

曾向楚台和雨看,只于吴苑弄船寻。

当时为当题诗徧,此地依前泥苦吟。

新 荷 唐 李群玉 田田八九叶,散点绿池初。

嫩碧才平水,圆阴已蔽鱼。

浮萍遮不合,弱荇绕犹疏。

半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

晚 莲 唐 李群玉 露冷芳意尽,稀疏空碧荷。

残香随暮雨,枯蕊堕寒波。

楚客罢奇服,吴姬停棹歌。

涉江无可寄,幽恨竟如何? 和太常杜少卿《东都修竹里有佳莲 》 唐 温庭筠 《春秋》罢注直铜龙,旧宅佳莲照水红。

两处龟巢清露里,一时鱼跃翠茎东。

同心表瑞荀池上,半面分妆乐镜中。

应为临川多丽名,故持重艳向西风。

莲 花 唐 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 轧轧兰桡入白草。

应为洛神波上袜, 至今莲蕊有香尘。

芙 蓉 温庭筠 刺茎澹荡碧,花片参差红。

吴歌秋水冷,湘庙夜云空。

浓艳香露里,美人清镜中。

南楼未归容,一夕练塘东。

咏 白 莲 皮日休 细嗅深看暗断肠,从今无意爱红芳。

折来只合琼为客,把种应须玉甃塘。

向日但疑酥滴水,含风浑讶雪生香。

吴王台下开多少,遥似西施上素妆。

莲 唐彦谦 新莲映多浦,迢递绿塘东。

静影摇波月,寒香映水风。

金尘飘落蕊,玉露洗残红。

看著余芳少,无人问的中。

黄了陂荷花 唐彦谦 十顷狂风撼掬尘, 缘堤照水露红新。

世间花气皆悉绝, 恰是莲香更恼人。

独 芙 蓉 王贞白 方塘清晓镜,独照玉容秋。

蠹芰不相采,敛苹空自愁。

日斜还顾影,风起强垂头。

芳意羡何物,双双鸂鸟游。

秋池一枝莲 郭恭 秋至皆冷落, 凌波独吐红。

托恨方得所, 未肯即随风。

宋 莲 花 杜衍 凿破苍苔作小池, 芰荷分得绿差差。

晓来一朵烟波上, 似画真妃出浴时。

荷花媚 荷花 苏轼 霞苞电荷碧。

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

重重青盖下,千娇照水,好红红白白。

每怅望、明月清风夜,甚低不语,妖邪无力。

终须放、船儿去,清香深处住,看伊颜色。

鸡叫子 荷花 张耒 平池碧玉秋波莹, 绿云拥扇青摇柄。

水宫仙子斗红妆, 轻步凌波踏明镜。

怨 王 孙 李清照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菩萨蛮(荷花) 陈与义 南轩面对芙蓉浦,宜风宜月还宜雨。

红少绿多时,帘前光景奇。

绳床乌木儿,尽日繁香里。

睡起一篇新,与花作主人。

虞 美 人 陈与义 余甲寅岁,自春宫出守湖州,秋杪道中,荷花无复存者。

乙卯岁,自琐闼以病得请奉祠,卜居青墩。

立秋后三日行,舟之前后,如朝霞相映,望之不断也。

以长短句记之。

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

病夫因病得来游,更值满川微雨、洗清秋。

去年长恨拏舟晚,空见残荷满。

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繁花相送、过青墩。

八音谐 赏荷花 曹勋 以八曲声合...

求汉代和唐代的妆容

汉代化妆文化综述 撰文:李芽 摘要:中国古代化妆文化是文化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它的研究不仅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古人的生活习俗、思想观念、审美情趣、经济贸易发展程度,而且可以对当代的戏剧影视人物造型提供科学的参照依据。

汉代在中国化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铺垫期,其在化妆品的制作与化妆造型两方面都比之前代取得了质的进步。

可以说,没有汉代所奠定的物质、观念与形式美的坚实基础,也就没有随后的中国化妆史上魏晋盛唐的灿烂辉煌。

本文试图通过对汉代化妆品与化妆造型两方面的分析,为读者呈现出汉代化妆文化的基本面貌。

关键词:汉代 化妆品 化妆造型 化妆,做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习俗,做为文化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文物中,人们就已经发现有在面部涂绘花纹的陶塑人像了,如果说此时的绘面习俗还更多的是反映一种远古图腾仪式,而非现代意义上的美化仪容的化妆形式的话,那么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明确的使用脂、泽、粉、黛来化妆美容的记载了。

但在先秦,由于中原尊礼文化的影响,对人物品德的要求要重于对外貌的修饰,再加上化妆品制作工艺和原料进口的限制,此时的化妆基本上是处于一个以“粉白黛黑”为主流的素妆时代。

而汉代是汉民族形成、汉文化精神确立的朝代,也是结束先秦百家争鸣,使多元一统的审美观念形成的时代。

汉初的休养生息与随后汉武帝的杰出统治,不仅使汉代社会政治安定,各类产品相对丰富,而且在军事上,打败了北边的匈奴,平定了南方的南越,不仅打通陆上的丝绸之路,而且还开辟了南方的海上交通,大大扩展了汉朝的对外贸易往来,这都为化妆品的制作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铅粉、胭脂、合成香料等化妆用品都是在这时普及的。

在思想文化方面,汉初采取了宽松的政策,在提倡推崇儒家思想的同时,也不排斥其他各家思想,并开始整理、研究文化典籍。

同时,汉文化还吸取了大量楚文化,给北方文化注入了保存在楚文化中的原始巫术、神话中的浪漫主义精神,从而产生了把深沉的理性精神和大胆的浪漫幻想结合在一起的生气勃勃,恢宏伟美的汉文化。

这种恢宏的汉文化,对汉代的妆容审美观念也无疑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推动了化妆各个方面的长足发展。

使得汉代在中国古代化妆史上成为一个重要的转折时代,为后世中国化妆史的灿烂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汉代化妆品综述 汉代,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陆上海上丝路的开通,使得化妆品的制作工艺得到长足进展,化妆品的原料也大大丰富。

例如年代为西汉初期的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便出土有两个保存完好的妆奁,其中共放有大大小小九个盛放各种化妆品的小奁。

内中化妆品的质地有粉状的、油状的和块状的。

[①]其具体配方和用途目前虽然暂时无法考证。

但根据对汉代化妆史的研究,汉代化妆品的品种已经非常全面,脂泽粉黛,一应俱全,基本上涵盖了化妆品的所有主要门类。

(1)面脂 面脂即涂面润肤的香膏,也可涂唇。

汉刘熙《释名·释首饰》中写:“脂,砥也。

著面柔滑如砥石也。

”形容脸上涂上面脂之后,则柔滑如细腻平坦的石头一般。

汉史游《急就篇》“脂”唐颜师古注曰:“脂谓面脂及唇脂,皆以柔滑腻理也。

” (2)泽 泽也称兰泽、香泽、芳脂等。

是用以涂发的香膏。

汉刘熙《释名·释首饰》曰:“香泽,香入发恒枯悴,以此濡泽之也。

“汉史游《急就篇》“膏泽”唐颜师古注曰:“膏泽者,杂聚取众芳以膏煎之,乃用涂发使润泽也。

指以香泽涂发则可使枯悴的头发变得有光泽。

汉枚乘《七发》:“蒙酒尘,被兰泽。

”即指此物。

(3)妆粉 妆粉,即妆面用的香粉,有白粉、红粉之分。

周代,人们就已经知道以粉傅面了,当时用的粉,多半是用米粉制成的。

秦汉时的妆粉除了米粉之外,还发明了铅粉。

认何新兴事物的发明,必然与当时生产技术的发展有关。

秦汉之际,道家炼丹盛行,秦始皇就四处求募“仙丹”,以期长生不老。

烧丹炼丹术的发展,再加上汉时冶炼技术的提高,使铅粉的发明具备了技术上的条件,并把它作为化妆品流行开来。

汉代张衡《定情赋》中有:“思在面而为铅华兮,患离神而无光。

”在语言文字中,一个新的词汇,往往伴随着新概念或新事物的出现而诞生。

铅华一词在汉代文学作品中的使用,决非偶然,当是铅粉的社会存在的反映。

铅粉通常以铅、锡等材料为之,经化学处理后转化为粉,主要成份为碱式碳酸铅。

铅粉的形态有固体及糊状两种。

固体者常被加工或瓦当形及银锭形,称“瓦粉”或“定(锭)粉”;糊状者则俗称“胡(糊)粉”或“水粉”。

汉刘熙《释名·释首饰》:“胡粉。

胡,糊也,脂和之如糊,以涂面也。

”因此,有人认为“胡粉”为胡人之粉,是不对的。

铅粉能使人容貌增辉生色,故又名“铅华”。

除了白色妆粉外,汉代还有红色妆粉,用以妆颊。

汉刘熙《释名·释首饰》:“赬粉,赬,赤也,染粉使赤,以着颊也。

”《古诗十九首》之二便写道:“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 除了以粉傅面之外,汉代还有爽身之粉,通常制成粉末,加以香料,浴后洒抹于身,有清凉滑爽之效。

多用于夏季。

汉代伶...

求汉代和唐代的妆容

汉代化妆文化综述 撰文:李芽 摘要:中国古代化妆文化是文化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它的研究不仅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古人的生活习俗、思想观念、审美情趣、经济贸易发展程度,而且可以对当代的戏剧影视人物造型提供科学的参照依据。

汉代在中国化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铺垫期,其在化妆品的制作与化妆造型两方面都比之前代取得了质的进步。

可以说,没有汉代所奠定的物质、观念与形式美的坚实基础,也就没有随后的中国化妆史上魏晋盛唐的灿烂辉煌。

本文试图通过对汉代化妆品与化妆造型两方面的分析,为读者呈现出汉代化妆文化的基本面貌。

关键词:汉代 化妆品 化妆造型 化妆,做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习俗,做为文化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文物中,人们就已经发现有在面部涂绘花纹的陶塑人像了,如果说此时的绘面习俗还更多的是反映一种远古图腾仪式,而非现代意义上的美化仪容的化妆形式的话,那么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明确的使用脂、泽、粉、黛来化妆美容的记载了。

但在先秦,由于中原尊礼文化的影响,对人物品德的要求要重于对外貌的修饰,再加上化妆品制作工艺和原料进口的限制,此时的化妆基本上是处于一个以“粉白黛黑”为主流的素妆时代。

而汉代是汉民族形成、汉文化精神确立的朝代,也是结束先秦百家争鸣,使多元一统的审美观念形成的时代。

汉初的休养生息与随后汉武帝的杰出统治,不仅使汉代社会政治安定,各类产品相对丰富,而且在军事上,打败了北边的匈奴,平定了南方的南越,不仅打通陆上的丝绸之路,而且还开辟了南方的海上交通,大大扩展了汉朝的对外贸易往来,这都为化妆品的制作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铅粉、胭脂、合成香料等化妆用品都是在这时普及的。

在思想文化方面,汉初采取了宽松的政策,在提倡推崇儒家思想的同时,也不排斥其他各家思想,并开始整理、研究文化典籍。

同时,汉文化还吸取了大量楚文化,给北方文化注入了保存在楚文化中的原始巫术、神话中的浪漫主义精神,从而产生了把深沉的理性精神和大胆的浪漫幻想结合在一起的生气勃勃,恢宏伟美的汉文化。

这种恢宏的汉文化,对汉代的妆容审美观念也无疑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推动了化妆各个方面的长足发展。

使得汉代在中国古代化妆史上成为一个重要的转折时代,为后世中国化妆史的灿烂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汉代化妆品综述 汉代,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陆上海上丝路的开通,使得化妆品的制作工艺得到长足进展,化妆品的原料也大大丰富。

例如年代为西汉初期的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便出土有两个保存完好的妆奁,其中共放有大大小小九个盛放各种化妆品的小奁。

内中化妆品的质地有粉状的、油状的和块状的。

[①]其具体配方和用途目前虽然暂时无法考证。

但根据对汉代化妆史的研究,汉代化妆品的品种已经非常全面,脂泽粉黛,一应俱全,基本上涵盖了化妆品的所有主要门类。

(1)面脂 面脂即涂面润肤的香膏,也可涂唇。

汉刘熙《释名·释首饰》中写:“脂,砥也。

著面柔滑如砥石也。

”形容脸上涂上面脂之后,则柔滑如细腻平坦的石头一般。

汉史游《急就篇》“脂”唐颜师古注曰:“脂谓面脂及唇脂,皆以柔滑腻理也。

” (2)泽 泽也称兰泽、香泽、芳脂等。

是用以涂发的香膏。

汉刘熙《释名·释首饰》曰:“香泽,香入发恒枯悴,以此濡泽之也。

“汉史游《急就篇》“膏泽”唐颜师古注曰:“膏泽者,杂聚取众芳以膏煎之,乃用涂发使润泽也。

指以香泽涂发则可使枯悴的头发变得有光泽。

汉枚乘《七发》:“蒙酒尘,被兰泽。

”即指此物。

(3)妆粉 妆粉,即妆面用的香粉,有白粉、红粉之分。

周代,人们就已经知道以粉傅面了,当时用的粉,多半是用米粉制成的。

秦汉时的妆粉除了米粉之外,还发明了铅粉。

认何新兴事物的发明,必然与当时生产技术的发展有关。

秦汉之际,道家炼丹盛行,秦始皇就四处求募“仙丹”,以期长生不老。

烧丹炼丹术的发展,再加上汉时冶炼技术的提高,使铅粉的发明具备了技术上的条件,并把它作为化妆品流行开来。

汉代张衡《定情赋》中有:“思在面而为铅华兮,患离神而无光。

”在语言文字中,一个新的词汇,往往伴随着新概念或新事物的出现而诞生。

铅华一词在汉代文学作品中的使用,决非偶然,当是铅粉的社会存在的反映。

铅粉通常以铅、锡等材料为之,经化学处理后转化为粉,主要成份为碱式碳酸铅。

铅粉的形态有固体及糊状两种。

固体者常被加工或瓦当形及银锭形,称“瓦粉”或“定(锭)粉”;糊状者则俗称“胡(糊)粉”或“水粉”。

汉刘熙《释名·释首饰》:“胡粉。

胡,糊也,脂和之如糊,以涂面也。

”因此,有人认为“胡粉”为胡人之粉,是不对的。

铅粉能使人容貌增辉生色,故又名“铅华”。

除了白色妆粉外,汉代还有红色妆粉,用以妆颊。

汉刘熙《释名·释首饰》:“赬粉,赬,赤也,染粉使赤,以着颊也。

”《古诗十九首》之二便写道:“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 除了以粉傅面之外,汉代还有爽身之粉,通常制成粉末,加以香料,浴后洒抹于身,有清凉滑爽之效。

多用于夏季。

汉代...

罗姑泉的传说

罗姑泉 又名罗姑井、瞽女池、曹家井。

在县东巷中段路东。

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

据元代《齐乘》载,这里是唐朝大将罗士信的故宅。

相传罗士信之姊,独居于此,抗暴死,故称为罗姑泉。

又因泉呈井形,亦名罗姑井。

“瞽女池”的来历,民初《续修历城县志·山水考六》引清王初桐《济南竹枝词》的释文曰:“罗姑井,相传罗士信故宅,刘廷式(北宋齐州人,后中进士)聘女而瞽,竟娶之。

庭下得泉成池,瞽女凡三饮其泉而得三男,号瞽女池。

”又相传,过去井上有亭,后来荒废,宅院归曹氏居住,因此这泉也叫曹家井。

该泉1965年被覆盖,但井口尚可辨认。

1995年建楼,被覆于楼体北墙外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