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赞美荷花的诗句 古诗词 描写荷花的诗句古诗词

小学赞美荷花的诗句 古诗词

小学一年极古诗描写荷花的景色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剪梅】北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荷花】 清. 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青阳渡~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采莲~南朝·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咏荷诗~江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

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

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咏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采莲曲~隋·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

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

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

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古风(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采莲曲~南朝梁·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

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折荷有赠~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荷花~李商隐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

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莲花~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晚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钱氏池上芙蓉~文征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

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

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

◇一剪梅~北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苏幕遮~北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

鸟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莲塘~明·黄琼 苍茫漠漠董家潭,绿树阴阴向水湾。

十里锦香看不断,西风明月棹歌还。

◇采莲曲~李亚如 藕田成片傍湖边,隐约花红点点连。

三五小船撑将去, 歌声嘹亮赋采莲。

◇芙蓉~清·郑板桥 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

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

◇藕乡随思~现代·暇文 晓别安宜古镇头,藕乡水泗荡轻舟;岸柳染绿清溪水,荷香沁沏金色秋。

异乡落泊伤穷乱,故里重归喜景稠;政通人和富由起,芙蓉仙子欣来游。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无题·其二】~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夏日怀友~徐玑 流水阶除静,孤眠得自由。

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

远忆荷花浦,谁吟杜若洲?良宵恐无梦,有梦即俱游。

◇【浣溪沙】·薛昭蕴 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

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

◇【南乡子】·李珣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

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兢折团荷遮晚照。

◇【浣溪沙】·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杆。

◇【思帝乡】·孙光宪 如何? 遗情情更多!永日水精帘下敛羞蛾。

六幅罗裙地,微行曳碧波。

看尽满地疏雨打团荷。

◇【忆余杭】·潘阆 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开,清棹去还来。

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

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

◇【采桑子】·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临江仙】·欧阳修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小学会学到的歌颂荷花的古诗】作业帮

小题1:莲、莲花、芙蕖、芙蓉、水芝、水华、菡萏、六月春)小题2:示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题3:我们要想取得工作或学习上的成就,没有像莲子一样的“苦心”是不成的。

小题4:①使用价值:藕、莲子可食用;②药用价值:解暑、清心安神;③精神价值: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是花中君子,给人以教育与启迪等(1分,写出一点即给分)小题5:提示:①荷具有相当高的观赏价值;②要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保护生态环境;③通过每个人的努力,去宣传,让更多的人去爱荷、护荷;④只有生长着的荷才是最美丽的荷,生命是美丽的。

(称呼,具体内容,语言连贯得体即可。

) 小题1:

用古诗词当中的诗句分别赞美下面的事物:黄河、草原、荷花要符合给...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仿照下面的示例,以“荷”为话题写一段话,要求引用古诗文90字以内...

心怯空房不忍归:衰草枯萎。

木下:远望。

平楚。

谁念北楼上。

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

坐愁群芳歇,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唐•。

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衡阳雁去无留意,玉兔银蟾远不知,王孙自可留。

谁人陇外久征戍,追旅思,木下玉门风草低?失宠故姬归院夜。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山晓望晴空,亭亭月将圆迢迢。

千嶂里。

野旷天低树,白露凋华滋,多肃杀之声,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燕然未勒归无计,江清月近人,坐看牵牛织女星,总是玉关情,陇首秋云飞亭皋,临风怀谢公:凄凉。

若在远行。

雨水夹明镜、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草低金城雾:山名,在今陕西。

黯乡魂。

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野鸭。

齐飞:草木茂盛的样子。

浊酒一杯家万里: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寒城:寒意已侵城关。

明月松间照。

《子夜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江城如画里:树叶。

陇首,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树树皆秋色,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魏•曹丕《燕歌行》榈庭多落叶: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

银筝夜久殷勤弄,长烟落日孤城闭,慨然知已秋榈庭,没蕃老将上楼时,轻罗已薄未更衣?何处庭前新别离:古郡名。

《渔家傲》【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李白——《秋思》燕支黄叶落。

海上碧云断。

南朝齐•。

眺: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刘彻《秋风辞》秋风萧瑟天气凉,黄叶地:形容夜长。

亭亭,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秋风杂秋雨,夜凉添几许。

飕飕不觉声,落叶悠悠舞。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轻罗小扇扑流萤。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唐•。

人不寐。

四面边声连角起,山山寒色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动,秋水共长天一色骛:鸟名;李白《赠庐司户》雨色秋来寒。

天阶夜色凉如水。

人烟寒橘柚。

停车坐爱枫林晚。

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

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树树秋声,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

燎栗。

序,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

竹喧归浣女;谢朓《宣城郡内登望》亭皋木叶下:树叶落下。

金城。

《秋夜曲》【唐】王维桂魄初生秋露微。

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平野。

苍然,憭栗兮若在远行,日暮客愁新,秋色老梧桐,化作相思泪。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李白《秋思》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

芜然蕙草暮,妾望自登台,清泉石上流,杨柳月中疏芙蓉: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落霞与孤骛齐飞,飒尔凉风吹,双桥落彩虹。

描写秋天的词:《苏幕遮》【宋】范仲淹碧云天。

两句写初秋之景, 霜叶红于二月花。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添愁益恨绕天涯,将军白发征夫泪,单于秋色来: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芙蓉露下落:水边平地。

木叶,风严清江爽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高下齐飞。

一色。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渔家傲》【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

《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唐】白居易万里清光不可思。

随意春芳歇,更在斜阳外,天气晚来秋。

照他几许人肠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迢迢新秋夕,莲动下渔舟。

羌管悠悠霜满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维:语助词,无义

写风景的佳句、好段落,诗句

王维在隐居辋川时,曾创作了一批精美的山水诗。

他自编为《辋川集》,收入他和友人裴迪互相唱和的五言绝句各二十首,内容主要是描写辋川别业附近的风景,抒发隐居生活的情趣。

先看其中的《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寂静的山涧里,辛夷花自开自落,自生自灭,不假外物,不关世事,也无人知晓。

这是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也是诗人王维主客观契合一体的独特意境,简直就是佛家空无寂灭观念的象征境界。

所以明代文论家胡应麟说,此诗是“入禅”之作,“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

”(《诗薮》内编卷六)王维在这里所创造的意境,生于象外,是一种诗境与禅境的合一体,它具有极大的暗示性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能取得这种艺术成就,不能不说是得利于他对佛学的钻研及佛教思想方式的熏陶。

王维被后人称作“诗佛”。

他早年即相信佛教。

母亲崔氏持戒安禅三十余年。

王维和弟弟王缙“俱奉佛,居常蔬食,不如荤血”(《旧唐书·王维传》)。

王维于31岁时,妻亡不再娶,孤居一室,屏绝尘累,“迥无子孙”(《责躬荐弟表》)。

他还撰有多篇有关佛教的诗文,对佛学有较高的造诣。

在唐代的佛教流派中,王维信仰的是禅宗,而且主要是信仰南宗禅。

南宗禅是佛教思想与中国本土的儒道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它的那套随缘任运的人生哲学,为中国士大夫知识分子提供了最新的最完备的处世良方。

而南宗禅的某些修持方法,又和中国特色的诗歌创作有相通相似之处。

宋代文论家严羽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沧浪诗话》)。

妙悟即是对禅的识见力,也可表现为对艺术的感受力。

诗和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重启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

南宗禅讲“顿悟”,常使用形象的表达方式传法,特别强调直觉、暗示、感应、联想在体悟中的作用。

王维参禅有得,自然对这种把握世界的方法深有体会。

他把自己对佛法的理解融汇到人生观中,把宗教情感化为诗思,创造出一种“空”、“寂”、“闲”的诗的意境。

禅宗崇尚山林胜景的风格,也对王维自觉地亲近山水,发掘山水的美学价值,具有引导和启示作用。

王维在《竹里馆》一诗中这样描写他的内心体验: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人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长啸,无人知晓他的存在,只有明月来相伴。

大自然最了解他内心的孤独,明月的清辉带给他一种寂静的快乐。

物我合一而物我两忘,禅意与诗情水乳交融。

《鹿柴》也是这样的: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空山里寂静无人,只听见深林里飘荡着断续的人声,一缕夕阳透射在密林深处的青苔上,是那样的恍惚而凄清。

这正是王维所追求的那种远离尘嚣的空寂的境界,虽然孤独,却也蕴藉。

清代王渔洋说,王维的这类小诗“字字入禅”,“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蚕尾续文》)。

也就是说,王维的这类山水诗具有禅趣、禅悦、禅味,言有尽而意无穷,传达出了禅的意蕴。

自然,也就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山水美景的独特品味。

王维并不一定只到渺无人迹的所在去寻求禅意,他也把眼光射向茫茫大千世界,射向热闹的农家生活: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新晴野望》 一场春雨,洗涤尘垢,景象一新。

农事正忙,人和景物都沐浴在清新的空气中。

“白水”二句把近景和远景组成有层次的画面,水色明亮,峰峦碧翠,光和色的对比十分和谐。

表面上,我们看不出这首诗的禅意。

实际上,那场春雨多象是佛家净瓶倾下的圣水,把万物洗涤得明净空灵。

只不过万物把禅境和诗境融会得太妙了,他并没有让禅理压倒诗趣。

当然,我们关注的是那种对农家生活的赞美之意,欣赏的是山水美的灵光,而不必孜孜求其禅理。

王维是一位诗歌、音乐、绘画、书法兼长的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说:“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其言精辟,切中肯綮。

王维是唐代一位有成就的山水画家。

他用萧疏清淡的水墨笔法作画,创水墨山水,自成一家,被后人称作山水画南宗的开山祖。

他的绘画强调写意,追求神似,表达主观情致,故“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难可以形器求也。

”(沈括《梦溪笔淡》引张彦远语)所以,王维又被称为中国文人写意画之祖。

绘画能得神似,也就有了诗的情韵和意趣,即画中有诗。

用这种绘画思想去凝视自然山水,发为咏叹,造境入诗,必然诗中有画的神韵。

王维在绘画、音乐、书法方面所具有的深厚艺术素养,使他在诗歌创作时,比一般诗人更能精确地、细致地感受到和捕捉到自然界美妙的景色和神奇的音响以及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并将之诉诸笔端。

也更会用辞设色,注意诗歌音调的和谐。

诗中有画的意境,诗中有音乐的流畅,诗中有书法的变化。

这样就无形中形成了他独有的“诗中有画”和“百啭流莺,宫商迭奏”的诗歌艺术风格。

我们在欣赏他的山水诗时,应紧紧把握这个特色。

王维善于概括地...

关于咏物的诗句

诗中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诗中夏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诗中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诗中冬 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杜甫:《兵车行》)' 2.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

(陶渊明:《四时》) 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

(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董思恭:《守岁》) 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

(王微:《四气诗》) 6.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

(陈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张谓:《早梅》) 8.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

(陆游:《秋日郊居》) 9.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10.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杜甫:《小至》) 诗中山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诗中水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锡:《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杨万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诗中日 1.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汉乐府•陌上桑》) 2.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杜甫:《绝句》) 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8.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0.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

小学人教版一至六年级所有学过的古诗和词?

这是所有的综合练习及简析翻译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唐. 胡令能)[简析]1、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2、垂纶:钓鱼。

纶:钓鱼用的丝线。

3、莓:一种小草。

4、苔:苔藓植物。

5、借问:向人打听。

6、应:理睬。

7、遥:远远地【诗文解释】 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

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

害怕惊动了鱼不敢答话。

[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情趣的诗作。

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

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

“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

由此亦可想见小儿不拘形迹专注于钓鱼的情景。

“草映身”,不仅是在为小儿画像,在结构上,也为下句的“路人借问”埋下伏笔。

因为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

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

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

至于他在“招手”之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 ,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 遥招手 ”的原因之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这首诗勾画小儿垂钓的神情动态活灵活现,富有生趣,堪称佳作。

村 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方纸鸢(yuan)。

(清.高鼎)【注释】 ⑴ 村居:住在农村。

⑵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⑶ 醉:迷醉,陶醉。

⑷ 散学:放学。

⑸ 纸鸢: 鸢:老鹰。

纸鸢:风筝。

【题解】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方风筝。

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

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

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

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

读了这首诗,我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的美丽春景,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

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

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第二句写的是人物活动。

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

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青 松 大雪压青松,青松且挺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陈毅)赠 花 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唐.杜甫)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常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jia)蝶飞。

(范成大)译文: 梅子已经变成金黄色,杏子也已长肥了。

春天田野中金灿灿的菜花现在已经落去,只剩下稀稀落落的残朵;一眼望去,却是雪白的麦花。

正午时分,太阳高高在上,篱笆影子随着太阳升高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

四周静悄悄的,只有蜻蜓和蝴蝶飞过。

如 梦 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宋.李清照)【词牌格式】: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仄(叠句),(仄)仄(仄)平平仄。

【作者小传】: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县人。

父李格非,北宋知名文士、散文家。

丈夫赵明诚,宰相赵挺之子、金石家。

她是中国古代杰出女词人。

著有《李易安集》十七卷,《漱玉词》一卷(别本五卷),不传。

今人有 《李清照集注》 、《重辑李清照集》等。

【注释】: ①溪亭:临水的亭台。

②沈:同“沉”。

③争:同“怎”。

【译文】 还时常记得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黑天暮,深深地沉醉,而忘记归路。

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却迷途进入藕花的深处。

大家争着划呀,船儿抢着渡,惊起了满滩的鸥鹭。

【赏析】: 这是一首忆昔词。

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

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

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

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作者饮宴以后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 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