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实习生的最高境界

  大二暑假的时候,我和Judy一起在一个快消公司实习。当时公司招募了大批的实习生。Judy比我晚来大约两周。那时候的我们,同在一个起跑线上,每天堆在一起发没完没了的快递,搜没完没了的信息,印没完没了的资料,发没完没了的牢骚。

  几天后,公司从全国的各个分公司和代表处都派过来一个人,到北京总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培训。于是,浩浩荡荡的20多个人,出现在本来就很拥挤的公司里。而这个时候我们发现,Judy,总是和那些代表处的同事一起下楼吃饭。当时我们也没多想,依然自顾自地去买外卖。

  这段时间,所有实习生都在自己的组里忙,只是在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才会坐在一起,控诉自己的工作是多么无聊,自己的team是多么不团结。最后,大家都愤愤地表示,这样的日子违背了自己的初衷,打碎了自己的梦想,每天无非是复印扫描快递填表,自己在这里无法施展才华。

  两个月Strainer Intern结束,我向公司申请可以继续留下来实习,而其他的实习生已经走了一半。

  区域的同事在北京也待了两个月。那天他们要离开时我们几个实习生出来象征性地送了送。转身的瞬间,我看见了Judy。Judy和区域的同事们一边走,一边拉着手热烈地讲话,感觉好像认识了很久。在最后的时候听见Judy喊了一声:“各位哥哥姐姐,你们要常来啊!”

  后来的日子,我开始跑店面了。某天中午,我在一个很小的社区超市里买东西,顺便看看产品的位置。突然看见Judy一个人在很角落的地方,像是要吵架一样。我赶紧跑过去问她:“你们产品也开始查店面了?”

  “我这条线虽然没什么竞争对手的产品,但也不能放角落里啊!起码要上货架的!”

  然后她转身指着一排货架,跟超市的人喊:“我就是××公司的,中间位置的商家给了你们多少钱?就给这样的位置?”

  领导并没有跟我讲过摆货架也是有讲究的,没想到Judy却这么认真。

  因为要回学校上课,后来我和Judy都相继离’开了。我一直觉得,Judy是那种很能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的人,而我就不是。我总觉得自己是实习生,不用太努力,出事儿有领导扛着,不用着急认识新同事,不用建立什么商业合作关系,从未真正去思考些什么。

  后来才明白:实习,不是要去一个著名的公司里做很多小破事,而是要通过这些小破事让自己有一个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的机会,并通过这些机会来一步步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能力与喜好,以便在走出校园时迅速融入社会,选择一个较为满意的工作。因此,实习更多的意义在于给你一个机会去思考,思考自己与社会两者的匹配程度。

  这一切,Judy都做到了。毕业那年,几个熟识的朋友里,Judy的薪水明显高出我们很多。

  有句老话叫做“机会只光临有准备的人”,但Judy的故事却告诉我,机会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靠我们自己每时每刻的积累换来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