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咒迷城

作者:弄堂有风

  "四大宝藏?"我和鬼子惊呼起来。

  "怎么会有四个宝藏?不是从关内抢掠来的吗?难道抢了四次?"鬼子说。

  "无知啊!"我鄙视地瞅了鬼子一眼,"就算再无知,也不可能抢了四次,还是让半仙慢慢道来吧""呵呵呵"半仙也笑出了声。"我也是道听途说。"

  "传说满清在关外一共有四大宝藏。关于这四大宝藏,有说分开埋在四个不同的地方,有说埋在同一个地方。至于宝藏的值多少钱,那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说富可敌国也未尝不可。"

  "第一大宝藏,是努尔哈赤宝藏,就是在入关前抢掠的宝藏。"

  "入关前,努尔哈赤率领骁勇善战的八旗军东征西讨,先后平定了乌拉、叶赫女真各部,又出兵蒙古,征服朝鲜,数十次劫掠中原。早在入关前,满清就积攒下了数以千万计的黄金、白银和数不清的奇珍异宝,努尔哈赤把这批巨大的宝藏密藏在某处,有人说就在龙脉之下。"

  "关于努尔哈赤宝藏,野史曾记载埋藏在赫图阿拉老城的汗王井里。当年,努尔哈赤被袁崇焕的大炮炸伤后,回到汗宫就归天了。大妃阿巴亥殉葬。皇太极听说努尔哈赤宝藏就在汗王井内,就找来心腹秘密挖掘宝藏。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皇太极将罕王宫里里外外都换上了自己的心腹家将,将自己的亲信腰间绑上绳索,顺进汗王井里面。可是,先后放下了三批亲信,却无声无息,连绳子都不知什么原因断掉了。望着黑沉沉的汗王井,连他手下的巴图鲁勇士都不敢再下去。皇太极干脆命人直接挖掘,谁知刚刚挖了不到一个时辰,突然刮风了一阵阴风,井里涌出了黑烟一样的浓雾。已经死去的老汗王突然出现,痛斥皇太极见财起义,贪图享乐,说此宝藏是女真一族之根本,护佑龙脉,未来将保后金国国运昌隆,千秋万代。皇太极受惊晕厥。从此,不再提宝藏的事。"

  半仙拿起茶杯喝了口有些凉的茶水。

  "当年,满清铁骑在关外的确叱咤风云。我记得看过一本史料,说清兵入关前,就曾三度包围京师,造成'己巳之变',清军最深曾攻入济南。满洲军先后掳走汉人90多万,其中包括明朝德王朱由枢,掠夺财帛牲口无数。这宝藏传说可信度很大。"我边给半仙茶杯里续水边说。

  半仙点了点头,接着说。

  "第二大宝藏,入关宝藏,就是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击败李自成,打进北京城后抢掠来的宝藏。"

  "清兵攻进北京后,纵兵抢掠,从皇宫、民间抢掠的金银珠宝玉器宝藏堆成了山。当时,很多亲王、八旗旗主及满清显贵,纷纷主张将抢掠的财宝送回关内,安心享乐。其实,这也是他们的惯性思维,每年八旗兵都会对明朝抢掠一番,抢完就走。"

  "摄政王多尔衮力排众议,奏请六岁的清顺治帝(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迁都京师。同年九月,顺治帝从盛京迁都京师,举行登基大典。同时,多尔衮督兵八旗军和吴三桂,继续进攻李自成、南明政权。"

  "当时,多尔衮意识到满族人太少,占领整个中原无异于蛇吞象。于是,一面施行圈地、剃发和屠城高压的措施,一面私下安排心腹手下,秘密在关外营建宝库,以防日后一旦战败、被汉人驱逐,留做后世八旗子弟再次东山再起之用。这笔数额巨大的宝藏,被秘密运往关外。"

  "一提满清关外宝藏,大家想到的就是这段。"鬼子说。"第三第四宝藏呐,还真就没听过。"

  "第三大宝藏,李自成宝藏。"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入京师,明崇祯帝在煤山上吊死。李自成大肆搜刮财物,甚至刑讯拷问明朝大臣、勒索商人、抢夺平民财物,人心大失。当李自成被清兵所败,退出京城的时候,将前明朝的国库掠夺一空,和抢掠来的金银财宝一起运出京都,意图日后东山再起。史料记载,其部将野拂用了九艘大船来转移宝藏。清兵击溃李自成后,也将其宝藏运往了关外。"

  "野史传,野拂在临死前,将宝藏分散埋藏在了天门山上。数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去寻宝,都空手而回。在湖南莽山,上百年来,一直流传着李自成带着"九驴十八担"的金银珠宝藏到莽山。"

  半仙按灭快燃到烟蒂的烟头,随手又拿起一支烟来,鬼子连忙点上火。顺手甩给我一支。

  半仙深吸了一口烟,说道。

  "第四大宝藏,张献忠宝藏。"

  "张献忠起事后,和李自成同在一个农民军队伍。后来,张献忠与李自成分裂,李自成称"闯王",张献忠自称"八大王"。李自成进攻黄河流域,他则进攻长江流域。李自成攻入京城,他则占领了四川。"

  半仙说着,拿出了一本破旧的线装书,这是清朝刘景伯的《蜀龟鉴》,上面记载,张献忠从各州郡的富商大贾处掠取的钱财,少则数千两黄金,多则上万,拿到钱后还会杀人灭口。同时,他还对抢掠所得财产进行严格的控制,立下规矩:部下若私藏金银一两,斩全家;藏十两,本人剥皮,斩全家。如此一来,整个四川之财尽归张献忠一人。

  "据史书记载,他曾在成都举办斗宝大会,得意洋洋地炫耀自己的富有:24间屋子摆满奇珍异宝、金锭银锭,令人目不暇接、瞠目结舌。"

  有历史学家粗略估算了一下,张献忠至少拥有千万两白银。按明末一两白银折合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300元人民币计算,在那个年代,他拥有相当于现在30亿人民币的财富。

  1646年,清朝肃亲王豪格同吴三桂率清军由陕南入川,攻打张献忠。同年11月,张献忠部被清军包围。张献忠匆忙出城迎战,被清将雅布兰射死在凤凰山(今四川南溪县北)。

  至今,四川还流传着"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的歌谣,都认为这是大西王张献忠埋藏宝藏的地方。石牛和石鼓,是宝藏入口处的标记。

  "大西王的宝藏,估计也被清军运往关外了。"鬼子说。

  "聪明!"我冲鬼子竖了根大拇指。"李自成也好,张献忠也罢,兵败如山倒,被八旗军一路追杀,根本带不上诺大的宝藏,民间传说也就是戏说,他们抢掠的财宝,最终都到了满清的手里。"

  "乖乖,这些宝藏都让满清收了去,埋藏起来,那真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宝藏,其价值根本没法估计。"鬼子说。"就是不知道这么多年了,让人挖去了多少。"

  "几百年前,满清皇帝就颁布了'禁令'——'不许汉人入足辽东'。从民国到现在,寻宝的人多,明的暗的都有,可没听说过谁曾找到过宝藏。"我说。

  "不许汉人入足辽东"半仙说,"欲盖弥彰!表面上说是要保护大清龙脉,可关于宝藏的传闻和猜想,不仅在皇宫,在江湖、在民间早流传了各种版本。"

  想当年,清朝宫廷同历朝历代宫廷一样,为了能够成为九五之尊的皇帝,兄弟相残、明枪暗箭、勾心斗角的事多了去了。顺治出家、雍正继位、慈禧垂帘、光绪之死……说起来,这口授密传的秘密宝藏,恐怕在哪就中断了,只留下了一个"八宝琉璃镶金砚"。即使一代代的满清皇帝,也只是知道老祖宗在关外给他们留了一个诺大的宝藏,而具体藏在什么地方,连他们也不知道。于是,以保护大清龙脉的幌子,颁布了"不许汉人入足辽东"的禁令,就怕汉人淘金、挖煤、开铁矿,把宝藏给挖出来。即使在民国期间,军阀混战,东北军阀孙殿英也只是盗掘了大家都知道的乾隆裕陵和慈禧东陵,其他在东北的大小军阀,明里暗里也没少动用军队,打着演习、剿匪的幌子到处挖掘,均一无所获。满州国时大清王朝的遗老遗少、日本人的关东军及其特务组织黑龙会、甚至前苏联都曾寻找过满清在关外埋藏的宝藏,特别是近些年出现了装备了高科技设备的国外的赏金猎人、国内的民间寻宝队,"八宝琉璃镶金砚"成了寻找宝藏的唯一线索,满清在关外的宝藏到底在哪呢?!

  手表的指针已指向5点,我推开窗户,东方已经渐显鱼肚白。

  一夜未眠。

  "趁着天还没亮,我们大家都先睡一会。补补睡。养足了精神,我们要先去寻找另一半藏宝图。"王半仙打了个哈欠。

  鬼子懒懒地躺在沙发上,突然,撕扯着嘶哑的喉咙,唱着"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宝藏的向往,天马行空的生涯,我的心了无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