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西汉女尸的面世,被作为一种不可思议的传奇故事于社会上广为流传,人们在为这神奇的防腐技术惊叹之时,也为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击节叫好。一时间,全国升起了一股马王堆热,并引发了长沙一日数万人涌入博物馆观看女尸的狂潮。随着报刊与广播的公开报道,以及由北京科影拍摄的《考古新发现》、《西汉古尸研究》等影片公映,国内外迅速掀起了一股形势浩大的“马王堆热”。当时寓居长沙的毛泽东也被这神奇的考古发现所吸引,特地观看了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帛书印刷品,并作为特别礼物,专门赠送前来中国访问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在一浪高过一浪的马王堆考古发现与参观热潮中,出于各方面因素的考虑,由国家拨款,在湖南省博物馆专门建造一座豪华的分馆和陈列室,以保存、展出马王堆汉墓出土女尸与文物。马王堆汉墓的发掘以及女尸的出土,作为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载入史册。
遥想当年,长沙王吴芮与丞相利苍同朝听命,或同庭共事,一个为王,一个为侯,尽管暗中各怀主意或不可告人的心思,但表面上应当是和谐共处的,因而作为丞相夫人见过吴芮,或有更进一步的交往也属正常。当时,追求长生不老和死后尸体不朽之术,已成为王侯将相和达官贵人生活的目标和梦寐以求的最高境界。于是防腐技术兴盛,有的用玉,有的用药草,有的用所谓的仙丹神药之类,可谓招数迭出,五花八门。《后汉书·刘盆子传》叙述西汉末诸陵墓被盗掘后的情形时说:“有玉匣殓者率皆生。”也就是说,凡用玉衣包裹尸体的皆不朽。但现代考古发现证明,所有用玉衣裹身的尸体,全部腐烂,无一幸存。相反倒是用衣物包裹尸体、并配以草药等物防腐者,若棺椁封闭得当,大部分尸体会保留下来,且保存得相当完好,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女尸即为典型范例。
长沙王吴芮死于汉高祖已亥五年(公元前202年),据考古发现所知,长沙国丞相利苍死于吕后二年(公元前186年);利苍之子死于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利苍夫人辛追死于汉文帝十二年以后数年之间的某年。吴芮与利苍之死相差16年,与利苍夫人之死相差30余年。既然当时的上流社会皆推崇长生不老和尸体防腐之术,想来作为长沙王的吴芮也不例外,一定是殚精竭虑,想方设法令人搜寻和研制。当他撒手归天后,家人便用楚地一带早已流行,时在长沙附近逐渐成熟的草药混合技术作为防腐之术,为其尸体沐浴、喷洒、穿戴包裹、降温、入殓、封棺、闭椁、覆土等等。当这一切完美无缺地一步步做完后,一具尸体便在幽深封闭的墓穴之内长期保存下来,并出现了下葬400多年后,墓葬被掘,棺椁打开,墓主吴芮仍“容貌如生,衣服不朽”的奇特景观。若对比1700年后的利苍夫人尸体出土时的状况,此点当属真实,且没有什么可以大惊小怪的了。
同为长沙豪门出身,何以吴芮与利苍夫人辛追的尸体在后人发现时完好无损,面目如生,而葬于同一块墓地、相隔仅几米远的利苍本人与儿子的尸体却早已腐烂,只剩下残骨碎渣?考古人员得出的结论并不复杂,利苍之子是由于墓葬和棺椁本身封闭不严,封闭墓穴的白膏泥有明显缺口,棺椁有裂缝所致。至于长沙丞相利苍本人尸骨无存,则与墓葬被盗有关,若没有盗墓贼的毁坏,尸体极有可能也同他的夫人一样,会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
湖南省考古队员侯良等人在发掘长沙丞相利苍墓时,发现了两个盗洞。其中一个为四方形的洞穴,大小正好可容一人;一个为圆洞,里面塞满了杂土,若不仔细察看,一时还不大容易认出。这两个盗洞出现于哪朝哪代,一时无法判断。后来,发掘人员在盗洞土层中发现了一个瓷碗,经鉴定,这只瓷碗属于唐代的产品,因而,盗墓者被断定是唐以后、宋之前的人,而唐代的可能性最大。这样认为的理由是,这只碗仅是一个极普通的生活用具,很难保存到宋代。何况唐代瓷碗保存到宋,已经算是有价值的文物了,深知文物之利的盗墓贼怎会轻易将其扔掉呢?所以,唯一的可能是唐代的盗墓贼,拿了这只平时在家中常用的瓷碗,作为打洞盗宝时喝水、进食之用,而用完之后随意地扔之于旁侧,走时也未带走。至于墓葬系何人所盗,至今仍难有定论。当考古人员发掘到墓穴底部时,见棺椁早已散乱不堪,内中器物几乎全被盗走,只剩一点残骨和器物碎片,最大的收获就是于散乱的棺材缝隙中,发现了利苍为相封侯的三颗印章,从而揭开了马王堆家族墓葬之中的墓主与时代之谜,这算是不幸之中的万幸。